第04版:教育视窗
2024-10-13 星期日
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开辟学生实践新路径
  “引”入企业德菲特的实训实践平台场景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关于“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的号召,积极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产教融合“引、借、融、合、建”新模式,开辟了学生实习实践新路径,不仅提升了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

  “引”入企业,共筑实习新平台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高等教育亟须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迈出了产教融合的关键一步:“引”入企业,旨在通过创新模式,培养出更多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引”是指将企业的工程师、先进设备及成熟的办公模式直接引入校园,校方为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场所。通过在校内建立“企业实习实践平台”,实施“企业出题、学生答题”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综合实训“真题真做”,打通校园通往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这一举措不仅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让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高度契合,极大地缩短了学生入职后的岗位适应期,实现了校企之间的“双向奔赴”。

  “借”力市场,激活实践新动力

  “借”在于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市场需求、一线工程项目和前沿研发技术等资源,将其无缝对接到专业实践教学之中,为学生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真刀真枪”的工程实习实践经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使他们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融”入专业,深化育人新内涵

  “融”是产教融合的核心环节,意味着企业需全面融入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践过程。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综合实践实训开展、工程师驻校授课与考核等各个环节,均邀请企业深度参与,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力共赢,共筑发展新高地

  “合”是指校企双方合作,即通过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对于企业而言,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人才短缺和成本问题,还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于学校而言,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社会认可度;对于学生而言,则意味着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和更坚实的职业基础。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的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平台”完成学业后,可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免去实习期,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这不仅是对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学院产教融合模式成效的有力证明。

  “建”六位一体,共构协同育人体系

  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依托省级产教融合基地平台,构建了技术研究中心、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研究生工作站、本科生(3+1)和研究生(1+2)联合培养“六位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涵盖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全过程,还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未来,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拓宽学生实践路径,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学院也将积极总结经验,与更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争取能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赵志国 周桂良 王业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4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开辟学生实践新路径 赵志国 周桂良 王业琴2024-10-13 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 2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