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江汉区西马路小学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
|
|
云南省蒙自市凤凰小学学生在课堂上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 本版图片均由视觉中国提供
|
一直以来,“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基本活动,也是学生应掌握的四大能力。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绝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各科教学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这四个能力,从而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数学学科自然也不例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显然,“数学思维”是“三会”的核心。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正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关照。回归日常的数学课堂,每节课都离不开学生的“听说读写算画”等基本活动。贯穿“听说读写算画”活动始终的则是“数学思维”。虽说“说写算画”都为思维提供了外在的表现形式,但相比“写算画”而言,“说”是一种更为直接、更为便捷的表达方式,是课堂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主要方式。 1 应培养学生什么样“说”的能力 同一班级,不同学生“说”的能力高下不一。笔者认为,理想的“说”的能力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重点突出——有内容 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答非所问或词不达意的情况。答非所问说明学生没有明晰问题的方向和实质,说偏了;词不达意说明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清楚,说浅了。具备较高的“说”的能力,需要厘清问题指向,聚焦主题,突出重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便于对方轻松快捷地把握“说”的主旨。 条理清晰——有层次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常常用来形容说话没有条理、语无伦次,出现这种状况是思维不清晰的表现。须知,对于一个问题,如果思路清楚不一定能说得清楚,但倘若思路不清楚一定说不清楚。因此,具备较高的“说”的能力,需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能完整有效地向他人传递信息。 有理有据——有逻辑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是其基本特征。任何数学结论都需要经过逻辑推理的严格证明才能得以承认。即便是小学数学,也应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抑或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是具备较高的“说”的能力的重要表征之一。 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阅读与鉴赏”主题下贯穿三个学段的一致要求。数学学科中学生的表达虽不必像语文学科那般慷慨激昂,但绝不至于冷若冰霜。生动形象地“说”更具感染力,从而引发他人共鸣,让更多人信服自己的观点。 2 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说”的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后天的培养尤为重要。数学教师应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教会学生“说”的方法,广泛搭建“说”的平台,共同助力学生提升“说”的能力。 教学“说”的方法 提炼关键词:说话把握不住重点,是思考不成熟的表现。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先确定几个关键词,实际交流时围绕关键词逐一展开,这样可以确保自己的表达不偏离重心。比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后,教师在课堂总结阶段可提问:你能说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回答这一问题,有学生这样表达:“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再用十位去乘,最后加起来。”这样的表达会给人不知所云的感受。为突出重点,理应结合学习过程,提炼“分—乘—合”三个关键词展开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要按“分—乘—合”三步进行,“分”是把第二个乘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乘”是分别用一位数和整十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合”是把前面乘出来的两部分结果合起来。显然,这样表达便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说得更清楚了。当然,这也启示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把握核心,注重板书设计,将教学内容的关键以简洁明了的方式结构化呈现出来,给学生交流提供有力的支架。 使用顺序词:说话无序是思维不连贯的表现。这就需要学生在思考时将想说的话分为几点,说时巧妙用上“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顺序的词,让表达有条不紊。比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提出:“百分数与分数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吗?”这是一道答案开放的问题,说不好便会显得杂乱无章。因此,在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作如下示范:第一,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不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第二,百分数和分数的读、写方法不同。百分数读作“百分之几”,写时先写百分号前面的数,再在后面接着写百分号,百分号固定不变,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读作“几分之几”,写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子是自然数,分母是非0的自然数。第三,百分数和分数的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运用三段论:三段论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让自己的表达更加严谨。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经常会有要求学生说理的问题,比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经历基于给定线段用直尺和圆规画三角形的过程,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会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说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因为两点间线段最短,在△ABC中,AB是点A和点B之间的线段,那么,AC+BC>AB;同样的道理,AC+AB>BC,AB+BC>AC;所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经常运用三段论进行这样的说理练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融入体态语:高质量的“说”不只是有重点、有条理地表达,还要让表达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使更多人认可自己的观点。要想做到这一点,在说的时候应适当地融入体态语,借助书面语言、图像语言、符号语言、语音语调、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一起来协助我们展开表达,力求生动形象。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妈妈在网上订购一个直径12英寸的比萨,由于店里没货,店员送来两个直径6英寸的比萨,这种换法合理吗?说说你的想法。”思考后,一名学生走到黑板前,落落大方地边说边写。这里,板书的面积计算过程以及画的草图,让问题背后的道理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同学眼前,这样一定会让人心悦诚服。 搭建“说”的平台 每日小讲坛:利用每节数学课开始的3分钟左右时间,由一名学生主讲,其他学生简要评价。学生讲的内容没有特殊要求,只要与数学有关,可以是经典数学故事、精彩数学游戏、神奇数学魔术、趣味数学漫画等。这一活动可在一到六年级持续开展,一、二年级学生可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内容、准备材料,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和准备材料,自主开展活动。 口头交流作业:学生直接根据题目要求“说一说”的一种作业形式。将原本需要动手写的作业改为动口说,突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减轻了学生书面作业的负担,在提升学生“说”的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小小辩论赛:将班级学生组成不同的团队,围绕某个与数学有关的话题展开辩论。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视频,了解辩论赛的基本常识,在此基础上,拟定主题,开展“小小辩论赛”。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现场辩论的过程中提升了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以及临场应变等多方面能力。 数学话剧:将数学元素融入话剧,通过学生合作演绎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相关知识等,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生学习长度、质量和体积单位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了解中国古人的度量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写话剧《度量衡的故事》,在表演中加深全体学生对量和计量的理解,丰富并发展量感。这里,以话剧的形式具象地演绎抽象的数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走近数学、了解数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