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 星期三
中小学校史馆如何更好以史育人

  校史馆展示的是一所学校的成长史。对中小学校而言,做好校史馆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知校爱校的情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那么,中小学校在进行校史馆建设时应注意些什么?如何发挥校史馆独特的育人作用?本刊特编发一组稿件,供校长们参考。

  ——编者

  反思

  校史馆不能成为利用率不高的摆设

  储朝晖

  当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建起了校史馆,但这些校史馆大都面临着一个共性问题:利用率不高,长时间馆门紧闭,只有在特定时间或预约参观时才打开。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布展理念陈旧、落后,所展内容单调,陈展方式呆板,缺少动人的情节与事件;二是陈展的工具与手段未能与展示意图一致,过度使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冲淡了要呈现的内容与主题;三是校史馆的利用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脱节,校史馆的育人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布展理念上,需要有明确的主题意识和服务意识,不能简单将所有物品无逻辑、无选择、无次序、无编排地展出,而应明确展物、明理、育人多功能主线。当下各校需要明确校史馆是学校参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既是静态的资源,也需要动态利用,适当设置互动。展出的内容需要从服务师生、促进社会了解学校、利于学生成长与学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在布展内容上,必须明确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学是学校的主业,校史馆所展内容要充分、系统、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学校的主体和主业,否则就偏离了主线,也很难体现一所学校的独特性。不少校史馆过多展示校友在校外的活动、荣誉,过度凸显短时间到访的领导,反而无处展示在学校工作数年的教师。这样的展出内容会打击校内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更难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

  在布展方式上,要体现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不仅要展示学校的传统和历史,更要揭示学校发展的密码和内在规律,让校史馆作为学校良好育人环境的一部分,吸引更多师生思考未来,明确自己当下应该如何作为。同时,可适当提供互动展示方式,如触摸屏、VR技术等,让参观者积极参与。但布展工具与手段要服从并服务于主题展示,从教育功能出发,宜简朴、清新,重在传承学校的文化和精神,不能在工具与手段上过于夸张而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

  在日常使用上,校史馆与教室、实验室一样,需要编入学校整体日常教育教学程序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不少学校仅有新生入校后参观校史馆的一次活动,显然过于单薄。学校还可以通过下列活动发挥校史馆的育人功能:一是征集校史爱好者组成学生社团或志愿者,承担校史馆讲解和相关服务;二是在相关课程中布置与校史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对学校历史中有兴趣的人和事开展研究,将展品活化;三是结合学校历史特定时节和事件,组织师生开展研讨会、文化节、主题分享、演出或其他适宜的活动;四是组织校友以及与学校相关的机构和个人认识学校、了解校史、研究校史,开发基于校史资源的各种产品。

  总之,校史馆要处理好存、展、研、用的关系,抓住各种时机,提高校史工作的专业性,培养师生知校爱校的情感,扩大社会影响,让校史在育人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校史志分会理事长)

  经验

  把校史馆建在操场墙壁上

  盛新军

  作为伴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长起来的兵团一中,其67年的办学历史不仅是一部兵团屯垦戍边史,更是西北边疆教育事业不断前行的缩影。我和团队时常思考,如何让这些宝贵的历史记忆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相册里,而是鲜活地融入师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激励学校师生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于是,将校史从封闭空间的馆里“搬”到操场边的墙上,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就成为现实。这一看似简单的空间布局调整,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办学理念与文化传承的智慧。

  将校史馆“搬”到了操场边,这种空间上的重构,实现了校史从“静观”到“共生”的转变。校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或图片,而是生动的记忆,与师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每一位走过操场的师生都能在无意识中感悟到红红火火的兵团精神,感受到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风貌。当一块块浮雕、一幅幅照片、一项项荣誉被精心布置在操场边的墙上时,它们不仅仅是对学校过去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校史是学校历史的见证,它们讲述着前辈们的艰辛与奋斗,也激励着当下的师生。退休20多年的徐老师回访学校,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一举措的深远意义。当他眼含热泪,看着校史墙上教师们劳动的场景,回忆起当年与教师们一同打土块盖校舍的往事时,那份对学校的深情厚谊、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瞬间跨越了时间的界限,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这一幕,不仅是对徐老师个人记忆的唤醒,更是对学校集体记忆的激活,它让师生们明白,今天的校园,是如何在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优秀到卓越,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模样。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校史不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触手可及、感同身受的现实体验。

  将校史馆建在操场边的墙上,是兵团一中在办学实践中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对教育本质深刻理解的体现。这一举措不仅活化了教育记忆,促进了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与使命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给校史一个未来,这不仅仅是对校史墙的简单描述,更是对兵团一中乃至所有学校的一种期许——让历史照亮未来,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党委书记)

  从鲜活建校故事中寻找精神力量

  张凤仙 李智莉

  河南省商丘市胜利小学校史馆中的一大亮点,是一面独具匠心的新校区建设历程墙。这面墙不仅记录了学校从无到有的成长轨迹,更让一代代学生记住这段历史,铭记所有人为学校发展作出的贡献,在每个孩子心中埋下了热爱校园、回报社会的种子。

  新校区建设的起点,定格在2017年那个充满希望的初夏。在此之前,那里还是一片荒芜。随着新校区建设启动的号角吹响,这片土地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基础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学楼、综合楼、体育馆相继封顶。主体验收、外墙粉刷、内部装饰……一座现代化小学平地而起,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

  2018年,学校搬迁至新校区,我们带着新生参观校史馆,在新校区建设历程墙前,指着一张施工中的照片,给孩子们讲述几位工人的故事。“孩子们,这是我们的教学楼正在建造的情景。当时正值暑假,天气炎热,尘土飞扬,条件特别艰苦,工人们挥汗如雨。这几位工人叔叔在楼顶扎钢筋,大太阳烤得他们头晕眼花,可他们没有抱怨,他们说,咱们抓紧赶工期,让孩子们早点儿来新学校好好读书!”听到这里,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着敬佩与感动。新校区建设历程墙,用鲜活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新校区的来之不易。

  每年新生入校,我们都会开设校史课堂,讲述新校区建设历程故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段共同的记忆,不仅是对学校发展历程的回顾,更是一堂关于勤劳、奉献与感恩的生动课程。孩子们见证了新校区建设的艰辛过程,目睹了建筑工人们的辛劳与汗水。这份直观的感受,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劳动者的伟大与不易,理解了每一份工作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纵观校园,无论是辛勤工作的保洁阿姨,还是传授知识的教师,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学校贡献力量。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如劳动节表彰会、校园职业体验日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不同的职业角色,理解每一份工作背后的辛劳与价值。这种平等与尊重的理念,不仅让孩子们心怀感恩之情,尊重身边的每一位劳动者,也让他们懂得了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孩子们还积极投身到学校劳动基地实践活动中,他们亲手种植、除草、施肥、浇水、收割,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对劳动的崇敬之心,帮助他们养成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他们的终身成长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一面墙壁,一段历史,一份传承。胜利小学的校史馆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精神的灯塔,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前行的道路。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温暖与力量,从而激励着他们用双手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

  (作者张凤仙系河南省商丘市胜利小学校长,李智莉系该校教师)

  在“寻访校友”中拓展校史馆育人功能

  晏莉

  校史馆不仅是一个陈列馆和展示厅,更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窗口与课堂。武汉市育才小学建校70余年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数万名各级各类人才,其中既有勤政为民的政界精英,也有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专家;既有成功创业的商界名流,更有辛勤工作在基层教育战线的人民教师和工农业、金融业、医疗卫生业等各行各业的优秀劳动者。我们认为,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和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学校,历代优秀校友们的事迹荟萃,更能对新一代学子们起到引领和激励作用。

  于是,一个思路越来越清晰:在校史馆中增设“寻访校友”板块,展示各行各业校友的奋斗风采,其主旨是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引导小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人生追梦征程。

  我们以武汉市育才小学建校70周年为契机,吹响了校友集结号,通过学校公众号、教师班级群、退休教师群等多种渠道向育才的历代校友发出归队号召,动员他们撰写个人回忆,提供相关图片资料、著作与实物。

  集结号得到了广大校友的热烈响应。我们遴选优秀校友资料的原则是:关注劳动和创造的精神,关注工作成就和时代价值。透过收集的海量资料,我们聆听了一个个倾注真诚、感人至深的精彩故事,故事里洋溢着校友们的炽热情愫和奋斗精神,也引发了我们对“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思考。

  一名校友这样写道:“陈玮,2006届毕业生,就职于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在小学我是个很调皮的男生,在育才感受到老师们的温暖,他们给予我面对生活困难的勇气,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前不久在一次抢险行动中,我获得洪山区徐东大街佳源小区送来的‘爱岗敬业 履责于行’的锦旗一面。”

  在平凡的日子里,校友们立足岗位、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不平凡。他们手执飞舞的笔,每一笔、每一画,都在绘制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都在为社会建设、时代发展创造新价值。通过“寻访校友”板块,校史馆拓展了校史育人功能。在这里,学生和家长们既感受到了热爱劳动、崇尚创造的校风学风,又深刻体悟到了知行合一、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

  为使校史馆持续、多维地发挥新时代德育作用,我们还开启线上远程预约校友热线,深层次挖掘劳动者的真实故事,开设青少年劳动主题课堂,邀请劳模工匠宣讲授课等,以校史馆为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带动广大师生践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地策划和开展“校史+”系列活动,将校史馆打造成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实践基地。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育才小学校长)

  建言

  校史馆建设要彰显其独特育人价值

  钟乐江

  校史馆是学校办学历程的再现,是学校办学风格、办学方向、办学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史馆建设,充分彰显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展现学校的办学历程,凸显学校科学、长远的发展理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校的历史反映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加强学校校史馆建设,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内涵,培养师生知校爱校的情感,进而增强爱党爱国的精神,理应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校史馆要具体反映出学校建校的历史及历届领导班子制定的近期、中长期发展规划,凸显学校科学、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彰显学校生机蓬勃的发展理念,以推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反映学校师生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校史馆中陈列的校风、校训、教育教学成果、师生光荣榜等内容,要能给教师教书育人指明方向,激励、鞭策教师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激发教师发挥自己的爱好,彰显自己的特长,共同为学校走出一条适合本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特色之路。要能给学生成长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等,激发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启发、激励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而树立积极进取的学风和健康和谐的道德作风。

  三是体现学校的区域性特点和人文特色。学校校史馆体现的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个故事,再现的是学校发展的历史和成果。校史馆馆内建设要综合考虑办学条件、人文风情、历史人物和历史变革等因素,要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独特的校本特色,彰显学校的特色,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者要进一步明确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长远意识,因地制宜地建设校史馆,要通过校史馆的建设和管理,引领学校师生铭记学校办学历史,把握办学特色和近期远期目标,激励学校师生以校为荣,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积极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自觉运用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滋润心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作者系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教师)

  “看见”每个师生的校史馆更受欢迎

  李文泉

  校史馆是展示学校历史和教研成果的窗口。一个好的校史馆,能帮助唤醒和留住全体师生记忆,定格精彩的教育故事,引发校友们对学校的思恋之情,使学校成为所有校友的精神归宿和心灵的栖息地。

  我认识一位老教师,她工作过的学校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史的老校。前段时间,学校准备进行百年校庆活动,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建了一个校史馆。校史馆落成那天,学校组织了一次“老教师回娘家”活动,应该说这是一场很有意义也很热闹的联谊活动,但当参观完校史馆后,一些老领导和老教师一脸的不开心,悻悻离场回家。一位老校长说,自己当了好几年校长,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在校史馆里,除了在“历任校长栏”中有他的一张照片,其余完全没有涉及他的工作和贡献。这位老教师告诉我,很多退休教师在这所学校工作了几十年,但在校史馆里根本找不到他们的影子,这样的校史馆怎么能让老教师们不心酸?

  这深深地触动了我。当时,我正在谋划学校建校十年的校史馆。于是,“学校文化是由每个师生创生的”“让每一个师生都能在校史馆里找到自己”成了我们设计校史馆的主要理念。

  我毅然推翻了原来按“历史沿革”“领导重视”“名师荟萃”“重大活动”“教育成果”等板块式布展形式,而采用了按学年编年体的方式布展。内容呈现以教师、学生为中心,我们不但把每个学年发生的重大教育事件用文字、实物、照片的形式展示,还有意识地精选了一些普通教师的育人细节。每个学年拍摄一张全体教师的合影把它放大放在每个编年开始的首要位置,同时附上这一学年每位教师的任职任课一览表,做到了每位教师都有印迹留在校史馆里。接着就是展示学校该学年开展和发生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和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特别注意全面性,通过照片和文字进行呈现,让参与其中的每位师生都尽可能得到展示。在日常工作中,学校每学年的最后一项内容就是把当年的小学毕业生合影在校史馆展出来,使每名学生都能在母校找到自己。

  校史馆建成后,我们特意搞了一个简单的开馆仪式,组织全校3000多名师生参观。在此情境下,教师和学生参观的情绪自然不一样。他们走进校史馆,能看到自己的形象,也能看到同事的事迹,更能看到在全体师生努力下学校蓬勃发展的景象。这种做法自然就形成一种思想精神的动力,会让师生觉得这所学校真正属于自己,在这里应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等问题也都有了答案,从而激发出了他们无穷的学习和工作动能。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国杰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

  众议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于秀娥:校史馆育人价值的实现要以丰富活动为承载,我们在学生入党入团、重大节庆活动时,组织校史主题讲座、开展校史知识竞赛,让学校的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校史精神的书写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浙江省余姚市梨洲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潘伟锋:名人文化是校史中的一个亮点,我们通过记录和传承名人的事迹、思想、成就等,为校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色彩,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品牌形象。

  甘肃省天水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妥金录:积累丰富的资料是建好校史馆的基础,学校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严格筛选,价值高的在校史馆展示,价值不大的可以在校史馆收藏保存。有些板块可能出现资料比较少的情况,那就要再次搜集、补充,尽可能让每一个板块内容丰富充实。

  河南省济源市太行路学校党总支书记薛金红:在开学第一课、重大节庆日和专题思政课等重要节点,学校特意把老书记、老教师、老校友等请回学校,在他们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复活校史,从而激励学生崇美向善、勤学笃行、立志报国。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继辉: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我校校史馆创建了3个检索系统:所有毕业校友的信息检索系统、所有毕业班级的班级合影检索系统、所有在附中工作过的教职工检索系统,使每位回访的教职工和毕业校友在校史馆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痕迹,感受母校的温度。

  山东省临清市京华中学教师齐欣:学校要合理规划校史馆的空间布局,引导参观者按照有序线路依次浏览每个区域。同时还可以对每个区域进行配套说明,并附上相关图片或视频内容,为参观者提供更便捷舒适的体验。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实务 06中小学校史馆如何更好以史育人 储朝晖 盛新军 张凤仙 李智莉 晏莉 钟乐江 李文泉2024-09-11 2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