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星期二
沈阳化工大学创新科研和成果转化机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企业“出题” 学校“答卷”
本报记者 刘玉

  不久前,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带领学校60多名教师来到辽宁省营口市,与该市化工行业的30余家企业座谈,企业“出题”,教师“答题”。在许光文看来,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既能提高科技成果与市场、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又能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近年来,沈阳化工大学着力探索“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新机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定向解决企业科技难题,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把论文写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上。

  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全链条进行“定向”

  辽宁是世界最大的镁质原料出口基地,拥有年产值千亿元级的菱镁特色产业。菱镁产业的基础过程是将菱镁矿轻烧制备成活性氧化镁粉。之前,我国一直沿用“反射炉”生产技术,污染重、效率低、浪费原料。

  海城市作为菱镁矿石的集中产地,其菱镁企业受到的困扰尤为严重。经过深入调研,与当地政府、菱镁企业反复磋商后,沈阳化工大学向校内相关专业学科教师发布“英雄榜”,学校能源与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团队“揭榜挂帅”。学校统筹整合各方科研资源集体攻关,成功研发出“菱镁矿输送床闪速轻烧”新技术。该项技术将菱镁矿轻烧的反应时间由几个小时降至2秒左右,每吨产品煤耗由300公斤降至200公斤左右,粉尘污染降低率达到95%以上。

  随后,学校与投资者、当地企业合资创建辽宁隆镁科技有限公司,催生了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年40万吨菱镁矿输送床闪速轻烧工程”。2023年9月,该工程实现工业化运行。

  该成果定向转化后,学校接续开展了一系列定向服务,其中包括现有装置技术服务及技术升级,在原有高活性产品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低活性产品。

  沈阳化工大学探索出的“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新机制,开启了学校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生“力”的加速度。近3年,沈阳化工大学成功转化科技成果达百余项,其中75%以上在辽宁定向转化,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助一臂之力。

  为更多中小企业插上“科技翅膀”

  “我们两年前研发的生物刺激素生根剂、促长剂已大面积使用,目前正在进行室内稳定性效果验证实验,同时准备转色剂、控旺剂产品研发工作。”日前,记者在辽宁土木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见到沈阳化工大学理学院有机化学专业教师段文龙时,他正与企业技术人员论证新产品开发及效果,沟通田间试验方案。

  这家位于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的民营企业自2019年成立起便“奔跑”在科技创新的快车道上:获得15项国家专利、9个肥料登记证、辽宁省科技奖一等奖,2021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微生物菌剂、肥料等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作为产品研发负责人,段文龙团队的科技服务成为企业成长的“加速器”。

  和段文龙一样,沈阳化工大学目前有300多名教师常年在各类企业提供科技服务,“陪着企业一天天长大”。

  事实上,沈阳化工大学与企业自2023年以来签订的科技开发、科技服务合同中,有100多个是10万元以下的“小合同”。

  服务中小企业是沈阳化工大学的光荣传统。据统计,仅1983年到1985年,沈阳化工大学就组织了2000多人走进沈阳、抚顺等地近百个工厂,为企业排忧解难。

  从20世纪80年代“揭榜排难”帮助社区企业解决设备漏油等小问题,到如今“揭榜挂帅”完成40万吨菱镁矿输送床闪速轻烧项目工业化运行,沈阳化工大学一直走在科技强国、“化工报国”的路上。

  “服务地方中小企业,是我们行业划转地方院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未来,我们会更加主动地融入地方发展需求,打造校地融合发展新模式。”沈阳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周志强说。

  创新赋权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020年5月,科技部等九部门发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沈阳化工大学作为全国首批40家赋权试点单位之一,提出“以协议约定权属比例,设置权属变更过渡期”的赋权机制,开启了由科研人员主导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局面。

  “以协议约定权属比例,将科技成果的90%所有权赋予科研人员(团队),他们拿到科研成果的绝大部分所有权后,就可以投入创业公司,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成果转化;同时,设置权属变更3年过渡期,待成果完成转化后,一次性完成成果所有权由学校到承接方的变更。这样既避免了成果赋权后仍转化不了的问题,又减少了所有权变更次数、降低成果转化成本。”沈阳化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英鹏介绍,学校还专门成立技术转移中心,配备专业技术经理人,为科研人员提供完整的科技服务。

  “学校极大地简化了我们科研人员取得成果转化收益的流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娜介绍,她和团队“一种水性防腐防火一体化涂料的制备方法”等7项涂料制备方法的专利已作价600万元,与沈阳顺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沈阳先进涂层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赋权”办法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在3年试点期内,沈阳化工大学已将108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给科研人员(团队),截至目前,实现转化33项,有效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