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星期三
河南农业大学
深耕研究性教学 培育卓越农林人才
胡建军 胡选振

  河南农业大学深刻把握时代脉搏,以研究性教学为引擎,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开启了一场深刻的“课堂革命”与育人模式变革。

  理念革新

  重塑教学价值导向

  学校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教融汇,把学科优势和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胜势”,推进本科教学目标从传授已知转向探索未知,将科学研究的精神、方法和过程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确立“价值引领、兴趣驱动、能力为重、创新为要”的研究性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同时强调,研究性教学不仅要存在于毕业设计或科研训练项目中,更应渗透到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学校通过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引导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研究的合作者,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共同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让课堂成为思想碰撞、智慧生发的创新场域。

  体系重构

  打造“三维联动”研究性教学新模式

  学校构建了“课程—平台—机制”“三维联动”的研究性教学新模式,系统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深化课程改革,筑牢主阵地。学校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核心要素。大力推动课程建设向课程群建设转变,打破学科壁垒,推进知识融通,建设跨学科、项目式、综合化的新型课程模块。全面升级课堂教学大纲,明确各门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目标和实施路径。将学科前沿、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大力推进探究式、项目式、研讨式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科研情境中,亲历“文献研读—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的完整流程,从而解决真问题。

  搭建多元平台,拓宽“练兵场”。学校强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融合,为学生提供层次丰富、选择多样的研究实践平台,把科研创新实践有机嵌入学生培养全过程。一是扩大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开放的力度,要求8个国家级别科研平台和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实验室、10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等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二是做优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扩大覆盖面与支持力度,近3年立项818项,实现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三是建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地,与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部门共建3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围绕区域农业发展的真实问题,开展“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和科研实践。四是做活学科竞赛,每年举办计算机、英语、化学、数学四大基础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研,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内驱力。在教师端,学校改革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设立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专项,将承担校级以上教改项目作为“教学为主型”教师考核认定副教授的必要条件;每年表彰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对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在学生端,学校完善学分制与学业评价体系,设立创新实践学分,以研究报告、作品设计等多元化方式替代部分课程考试,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与能力评价。

  成效初显

  育人质量与教师教学水平双提升

  学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3年,学校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国赛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21项以及省赛各级奖项113项;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各级奖项10项以及省赛各级奖项97项。智慧农业、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分别作为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展现出更强的岗位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教师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热情与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一批教师成长为既精通科研又擅长教学的“双优型”学者,获批省级研究性教学系列项目38项,打造了17门省级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

  学校创新育人生态不断优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更加频繁深入,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和谐紧密。研究性教学成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鲜明特色和重要抓手。

  2025年10月21日,河南农业大学召开了研究性教学改革推进会,将从完善研究性培养模式、提升研究性教学能力等8个方面持续深化研究性教学改革。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研究性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学新形态;强化农工、农理、农文交叉融通,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源源不断的“豫农力量”!

  (胡建军 胡选振)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