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普通高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江苏省徐州市睢宁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学生主动参与率不足30%,超60%的教师困于应试的窠臼,近50%的学生在课堂中较为倦怠,85%的教师课堂停留在“PPT演示”阶段。 “学校改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学校校长缪建新坦言。学校领导深刻认识到在育人方式转型、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日益凸显、AI技术重塑教育形态之际,学校发展必须寻求突破之道,方能赢得未来。 构建智慧高效课堂新生态 2024年9月,睢宁县政府部门求新求变,引入了江苏高擎教育评估有限公司托管办学,打造现代化教育新地标。学校开启一场“刀刃向内”的课堂革命,创新构建“循导·悟学·精练”智慧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以“三核四驱”理论框架为基础。“三核”即智慧课堂三大核心理念——目标导向、学生主体、精准高效,“四驱”则通过“深度学习、学练并重、AI赋能、评价创新”四大系统驱动课堂升级。学校提出“三环(循导·悟学·精练)三转(教师转型、学生转型、课堂转型)”实施路径,彻底重塑课堂基因。教师角色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师”,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在智慧高效课堂模式的赋能下,学生课堂参与度从60%提升到95%。AI技术全面融入学情分析、师生互动深度学习、智能题库训练、多维评价等教学环节,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精准滴灌”。 让课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在高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仝志远组织学生围绕《鸿门宴》展开讨论,抛出“若刘邦与项羽座位调换,历史会如何改写”的问题,借助AI技术,调整人物位置、对话逻辑,历史场景被动态还原,不同结局以可视化图表和角色轨迹呈现。沉浸式推演让学生能准确分析人物性格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教学效率提升45%。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赵烜锋利用AI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安全地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田子方引导学生“走入”《千里江山图》,在多维空间中感受王希孟的笔触;在英语听说课堂上,教师赵雅借助AI语音识别与智能评测系统,实现“真实情境交际”教学。这些别开生面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正是睢宁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智慧高效课堂的生动缩影。 “通过构建智慧高效课堂,教学从‘知识复制’转向‘能力孵化’。”缪建新强调。AI赋能成为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兴趣的桥梁,让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深度与成长的温度。 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智慧教室集群,开发九大学科的AI资源库,构建集学情分析、互动教学、智能评价于一体的智慧平台。“五维标签”智能题库系统标注认知层次、难度、知识模块、思维类型与情境复杂度,实现“千人千策”的个性化教学。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在2025年高一下学期统考中,学校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位列睢宁县前列,优生规模显著扩大。更为深刻的变化发生在课堂之内:学生平均课堂主动参与率稳定在95%,所有教师能够熟练运用AI教学工具,智慧高效课堂改革申报徐州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重点项目。学生在“成长进阶银行”中记录蜕变点滴,在“导师领航”体系中编织成长网络。 高二学生彭楠楠表示:“以前我因发音不标准而抵触学习英语,现在英语教师利用AI为我定制了训练方案,我学习英语的信心大增,英语成绩也显著提升。”这样的个性化成长故事,正是学校践行“造就适合学生的教育”理念的真实写照。 为县域普通高中改革提供实践方案 睢宁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的实践证明,即使是资源有限的县域普通高中,在尊重教育规律、勇于拥抱技术变革的基础上也能在新时代教育浪潮中破浪前行。目前,学校正在打造一套涵盖“理论框架—实施路径—保障体系”的完整改革方案,特别是“五维标签”智能题库、“基础+拓展+特长”三级课程体系等创新实践,将为资源相对薄弱的县域普通高中提供“低投入、高效能”的改革经验。 “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愿以智慧高效课堂为支点,撬动学校教育走向优质与特色兼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缪建新表示,“我们不仅要破解自身办学难题,更要为县域普通高中提供可复制的智慧高效课堂模式与AI赋能实操指南,用有限的投入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睢宁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将持续深化“循导·悟学·精练”智慧高效课堂模式的改革探索,完善理论框架与实操模型,完成智慧平台与AI资源库一期建设,朝着区域课改示范校的目标奋勇前行。(张文涛 仝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