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数智化行动中,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大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体系,实现教育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和高效化。通过重塑顶层设计,以大数据为基石,用好数据,用活数据,创新应用,构建数字化赋能的智慧教学生态,努力培养适应当前和未来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接入“智慧大脑” 从“基础支撑”到“智慧联通” 规范整合。自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起,学校先后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标杆校建设,十年历程中积累了大量技术规范、数据资产。在此基础上,整合16个业务系统、28个数据库,形成90张标准数据表和216张数据集市表,建成“成职数字大脑”(即教育大数据平台),由最初的“多源分散”向“大规模集群化、源头唯一”转变。建立了“一套标准、两个集群、多次应用”的“1+2+N”应用原则和“一个平台、分段采集、持续增量”的治理原则,累计采集治理数据1.79亿条。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形成了规范的标准数据表和数据集市,发布多个共享公共数据服务接口,实现校内业务系统在数据层面的互通共享,达成大数据的跨系统、跨场景应用。 管服高效。依托教育大数据平台,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实现了多平台应用的无缝融合。首先,校园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有效融合,全面构建起40G骨干链路,实行师生上网实名身份认证,规范师生校园上网行为,对网络舆情和网络安全统一有效监管。其次,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一站式网络服务中心和智能AI助手,将微信服务号等多种基础接口进行集成,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校园服务,决策科学性和响应速度大幅提高。在此基础上,智能校园AIC门户、办事大厅、课程建设平台、在线教育学习平台等多平台应用得以融合,师生办事从“来回跑”变为“掌上办”。再其次,推动跨部门业务融合,优化流程再造。定期组织学校15个职能处室,召开全面推进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教育数字基座数据上报工作会,提升全校各部门数据上报意识,加大该项数据对接工作力度。通过减少申报材料、前置条件、办理环节和时间等方式,学校对办事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实现跨部门联办合办,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更推动了服务模式从“人找事”到“事找人”的转变。同时,通过采集和分析教学、科研、消费、出入等行为数据,实现数据的深层次应用,构建多维度的行为模型、综合画像及趋势分析,为学校和师生提供精准性、个性化的服务。 提升数字素养 从“被动应答”到“主动预判” 标准引领。制定校级《教师信息化能力标准》,从教学设计、资源建设、教学实施、学习评价、学科发展5个维度,系统性地规范了不同层次教师所应具备的信息化能力要求;发布《<教师信息化能力标准>实施指南》,对标准的具体内涵、培养路径等作出详细阐释,引领教师整体提升数字素养。建立常态化数字素养培训机制,年均培训达到400人次,有力提升了全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等级认定。学校出台《教师信息化能力等级证书认定办法》,建立起教师信息化能力等级评价和认证机制。根据这一办法,教师可自愿申请参加信息化能力等级评价考核,考核通过后将获得相应等级的信息化能力证书,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佐证,近5年教师获证率超过60%。该机制为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设置了明确目标。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自主参加适合自身水平的信息化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考核认证,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整体性的明显提升,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打造数字课堂 从“经验主导”到“数据循证” 场景突破。首先,通过大规模数据采集和治理,发布10个大类、78个应用模块,实现校内系统互通共享,支持跨场景应用。其次,建成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50间大屏教室、50余间新形态智慧教室及服务校外实践基地的跨地域互动“远程空间教室”等,搭建产学研创信息化平台、学生综合素质管理平台和移动智能校园平台,全面实现校园用户通、数据通、应用通、服务通,构筑了数字赋能的新生态。再其次,通过引入3D建模、AR、MR、VR等技术,校企联合开发出ARSEEK ES系统,构建丰富的3D教学资源库,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操作过程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开发虚拟实训平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引领职业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课堂转型。首先,推动全程数字化课堂革命。课前,配套课程AI助手,赋能教师备课,辅助教学设计;课中,提供AI课堂诊断报告,赋能课堂教学与评价,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后,引入AI+督导,赋能教学质量评价,推动教学反思和改进。其次,建成智能资源制作中心,助力教师教学资源开发,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引入“优慕课”+“蓝墨云”双学习平台,已提质学校智慧教学5年。累计建设云教材50本,评选出“金课堂”75门,“金课教师”175名。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平台建有12个校级专业资源库、87门在线课程、1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视频公开课、6门教学能力大赛获奖课程视频公开课,课程访问人数超过70万人次,辐射单位2100余个,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并形成了“‘专业、课程、虚仿’三位一体、‘建设、管理、实训’多模并举”的优质资源应用模式。 “智慧大脑”筑基,“数字素养”强师,“数字课堂”革命,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一条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的有效路径,成效显著。2025年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成熟度报告显示,学校总体评价为A级,而全国1560所高职院校中共计763所高职参加试点,仅有109个A。学校在教育数智化转型进程中积累了丰富且卓有成效的育人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借鉴。 (严光玉 罗小平 刘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