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学校较早设立的院系之一。近年来,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学院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深耕物理、光电、微电子等新工科专业建设,创新构建“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着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位一体”,稳步推进清廉学院建设 学院贯彻落实学校“清廉山理工”建设和清廉学院创建工作要求,立足学院发展实际,以“严”字当头筑牢底线、“高”字引领对标一流、“实”字托底务求成效、“细”字着力精准施策、“拓”字为要创新突破,系统谋划、纵深推进清廉学院建设,着力打造具有物光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 营造沉浸式廉洁文化涵养环境。学院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匠心设计“廉·韵物光”文化墙,构建起“目之所及皆廉景、耳之所闻皆廉声”的立体化教育场域,让廉洁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师生心田。 健全全链条廉洁防控体系。在既有防控机制基础上,聚焦教学、科研、管理三大核心领域,制定《廉政风险点防控清单》,实行“一岗一责一措施”精准防控。教师层面,将廉洁表现纳入职称评审、评先树优的硬指标;学生层面,将廉洁表现与推优评奖挂钩,对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等“零”容忍,坚决筑牢廉洁防线。 引育并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聚焦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师资队伍推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为育人事业提供坚实支撑。 构建“引育用服”协同体系。学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将“引育用服”四措并举,助推学院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包括多名高层次人才,拥有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团队5支,为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深化师德铸魂工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创新构建“五个一”师德培育体系,每年至少开展1次师德专题教育、1次师德教育实践、1次师德警示教育、1次课程思政交流研讨、1次师生座谈会,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立体化的师德养成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 打造协同发展新生态。立足现有科研团队,建立由党员学术带头人牵头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依托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定期开展“教学创新工作坊”“前沿动态学术研讨会”等研修活动。学院教师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其他国家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教研项目8项;先后发表SCI、EI收录论文38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 强化服务,打出高质量就业“组合拳” 学院扎实推进党建“双创”工作,创新实施“一支部一特色”建设方案,以党建带团建为牵引,依托“四聚焦四推动”四年一贯制学风建设体系,助力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秉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全员促就业工作机制。将就业教育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就业观教育,选树考研、就业、科技创新等先进典型,打造考研和就业光荣榜,持续加大榜样宣传力度,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帮扶指导,全程精准供给。健全信息完备、动态更新的毕业生个人就业信息台账,“一人一策”分类制定指导方案。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打造“就业大巴”“就业体验日”,举办行业专场宣讲招聘会等特色双选活动,助力毕业生全面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企业发展状况,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供需对接桥梁。 学风引领,提供人才培养坚强保障 学院坚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和主渠道。 深化协同育人,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健全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三位一体”的课堂督导机制,常态化开展教学巡查与听课评课活动,精准把握教风学风动态,与任课教师共商共议教学优化方案。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育人合力。 聚焦成长需求,打造专业发展支撑体系。开设“学声直通车”栏目,定期召开学风建设学生座谈会、学习委员交流会,全面诊断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以高质量产出为导向,举办各专业学生代表座谈会、创新创业专题报告会等,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以赛促学、以会促教、以研促改”的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展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站在新的起点上,山东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杨晨 孙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