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星期二
行走泉城忆抗战 红色思政润初心
——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行走的思政课”之济南人抗战故事
马楠楠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贯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要求,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以下简称“济南三中”)以“探寻济南红色印记,感悟百余年党史风华”为核心主题,精心策划并组织“行走的思政课”之济南人抗战故事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依托济南本土抗战资源,精准对接高中阶段学生认知规律与成长需求,分维度、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引导高中学子在踏寻抗战足迹中叩问历史、在聆听英雄故事中淬炼初心,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让家国情怀成为成长底色。

  分维度推进:分层施策,让抗战精神浸润不同群体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济南三中立足高中学段特点,构建“领头雁—主力军—覆盖面”的分层实践体系,确保抗战精神的浸润既有“精准滴灌”的深度,又有“全面覆盖”的广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以学生会干部为“领头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学生会干部是“红色研学先锋队”。他们提前深入济南战役纪念馆、解放阁、山东省党史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探路式”研学。

  在济南战役纪念馆,学生会干部凝视着馆内陈列的“济南第一团”锦旗、战士们用过的步枪与电台,聆听讲解员讲述济南战役中华东野战军的英勇壮举,深刻体悟济南战役精神;在解放阁顶层,俯瞰泉城全景,追溯战役中“突破内城”的关键节点,理解“济南战役的胜利,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的历史意义。

  学生会干部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素材挖掘者”。他们整理出一系列鲜活案例,通过校园广播站“红色印记”专栏,向全校学生分享感悟,为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搭建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学习案例,充分发挥了学生骨干的辐射带头作用。

  (二)以团员及入团积极分子为“主力军”,强化责任担当

  团员及入团积极分子是青少年学生中的先进群体,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力量。针对这一群体,学校明确“实地探访+视频制作+文稿撰写”的“三位一体”实践任务,引导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强化团员身份意识,在“创造性转化”中践行使命担当。

  团员与入团积极分子组成实践小队,分赴“四五”烈士纪念碑、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瞻仰烈士纪念碑、聆听烈士们英勇就义的感人事迹。他们还深入挖掘济南本地抗战人物的感人家风故事,将这些故事制作成《泉城抗战家风故事》系列短视频,撰写《烽火中的家国情怀》文稿,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让“济南人的抗战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让更多学生读懂“济南人”在抗战中的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同时,他们也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要以先烈为榜样,扛起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三)以全体学生为“覆盖面”,实现红色教育全员参与

  为了让红色教育成为滋养全体学生的精神养分,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鼓励非团员学生以“自主组队、自愿参与”的方式,走进济南红色地标,让每一名三中学子都能在“行走”中触摸历史温度。

  学生自发组建“战地推演”小组,对照当年济南战役的作战地图,模拟指挥员分析敌情、制定战术的过程。不少学生化身“民间故事收集者”,走访景区工作人员、社区老济南居民,挖掘出许多课本外的“济南抗战记忆”。这些“小人物”的“大故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济南人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生动缩影。全员参与的模式,让抗战精神成为全体三中学子共同的精神财富,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担当。

  育人实效:思政铸魂,让红色血脉融入成长基因

  “行走的思政课”将抗战历史教育与学生成长需求深度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品德锤炼”的有机统一,让红色血脉真正融入学生成长基因。

  (一)深化历史认知,厚植家国情怀

  “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跳出“课本中的抗战史”,走进“身边的抗战现场”,真切感受到“济南人自己的抗战”——从济南战役中浴血奋战的本地将士到为抗战默默奉献的普通市民,再到用家书传递信仰的革命家庭,这些鲜活的人物与故事,让学生与历史产生了“情感共鸣”。

  这种“沉浸式”认知,让学生深刻理解“抗战胜利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让“爱济南、爱祖国”的情感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认同。爱国主义情怀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底色”。

  (二)锤炼品德修为,传承红色家风

  高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良好家风”是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此次活动中挖掘的“济南抗战家风家书”,成为学生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让“红色家风”从“遥远的口号”变为“可学的榜样”。

  “父子同赴战场”的忠诚、“夫妻共守秘密”的坚定、“家书里的家国大义”,让学生明白:红色家风不是“高大上”的理论,而是融入日常的责任与坚守。红色家风的传承,为学生品德成长注入了“红色基因”,让“责任、担当、奉献”成为学生的行为自觉。

  (三)充实课程体系,塑造“卓越人生”

  济南三中打造“追随信仰 卓越人生”红色课程体系,旨在通过“信仰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通过“实践教育”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卓越人生”的育人目标。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与抗战历史教育、本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了“实地探访—故事挖掘—感悟升华—成果输出”的完整育人链条,为课程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学生的实践感悟也转化为“追求卓越、坚守信仰”的成长动力。这种思想上的升华,为“卓越人生”塑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既“有本领”,更“有信仰、有担当”。

  此次活动的成功实践,不仅是对“行走的思政课”的生动诠释,更是济南三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未来,济南三中将继续以“追随信仰 卓越人生”红色课程体系为依托,从内容与形式上持续深化“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让红色教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引导三中学子在红色实践中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有信仰、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马楠楠)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