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星期二
连云港师范学院
探索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新路径
连云港师范学院校长 姚荣斌

  2025年6月,《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2030年,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在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托幼一体化发展成为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连云港师范学院聚焦“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目标,提出“融贯育匠”育人理念,确立了“尊儿童·精保教·通医养”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一贯双融”育人模式,打造“三阶四维”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协同的教育格局,为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念更新

  构建“一贯双融”育人模式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0—6岁是儿童核心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基。2005年起,学校以著名校友、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朱智贤教授提出的“热爱儿童、贴近儿童、理解儿童”教育思想为根基,坚持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整体性,探索构建出“一贯双融”育人模式。

  “一贯双融”育人模式以儿童发展连续性理论为学理支撑,突破传统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割裂的局限。所谓“一贯”,是指将0—3岁托育与3—6岁幼教纳入统一培养框架,构建从托育到幼教的全程贯通体系。“双融”则强调在融合中突破传统保教结合框架,创造性地融入医疗护理与健康养育元素,旨在培养既精通保教又通晓医养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学校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医疗护理元素,如开设“儿童营养与健康管理”“婴幼儿急救护理”等课程;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健康养育理念,构建“养、保、教、医”四维课程模块。“一贯双融”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还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学校采用沉浸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托育场景中掌握早产儿护理、特殊儿童干预等专项技能;在综合实践阶段,通过“多领域、多岗位、多场景”环境,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一贯双融”育人模式在3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其一,突破了传统学前教育重“教”轻“养”的局限,确立了“保教医融合”的新标准;其二,通过“课程模块学分互认”机制,实现了从托育到幼教的专业认证衔接;其三,依托“1+1+N”协同模式(1所高校+1家医疗机构+N个合作托幼机构),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的生态圈。

  课程创新

  打造“三阶四维”课程体系

  “三阶四维”课程体系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实践”为纵向逻辑链,以“养、保、教、医”为横向维度,形成立体化的课程网络。

  在纵向层面,第一阶段为专业知识夯实期,通过互动式教学深化理论认知。例如,“0—6岁儿童发展连续性评估”课程采用“理论+案例+研讨”模式,引导学生掌握婴幼儿发展评估的科学方法。第二阶段为专业技能强化期,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室和真实托育场景,开展沉浸式技能训练。如“婴幼儿急救护理”课程通过VR技术模拟突发场景,提升学生的应急处置能力。第三阶段为综合实践提升期,通过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过渡。

  在横向维度上,“养、保、教、医”四维课程模块形成有机整体。“养育模块”聚焦科学喂养与习惯养成,开设“婴幼儿照护教程”等课程;“保育模块”强调健康监测与疾病预防,包含“儿童常见病识别与护理”等课程;“教育模块”注重早期启蒙与潜能开发,设置“婴幼儿生活照料”等课程;“医疗模块”则整合儿科护理与康复技术,包括“婴幼儿推拿保健”等课程。这种课程设计既体现了专业深度,又实现了跨学科融合,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课程体系的创新实践成效显著。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教育与发展实训平台被国家教育部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为骨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群、儿童教育与发展实训平台获评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基于U—G—K教育共同体的实践型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入选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开发出《学前儿童发展》《婴幼儿照护教程》等国家、省级规划教材10余本。

  机制革新

  打造多元协同的教育格局

  围绕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学校构建出多元协同的教育格局,以“课程共研、基地共建、师资共培、人才共育”为核心理念,形成高校、政府部门、托幼机构、医疗部门四方联动的育人格局。充分激发各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将分散的托幼服务资源转化为协同育人优势,为培养高素质托幼一体化人才提供了资源保障。

  在资源共享方面,学校与30余家托幼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年均接纳学生顶岗实习超1000人次。依托“轮岗实训基地”,学生在不同场景中深度实践,掌握托幼一体化全流程操作技能。

  在资源保障方面,学校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总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儿童教育与发展综合实训平台,包含保育技能实训室、学前教育综合实训室、感统训练室、营养与配餐室、康复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云仿真实训室等30余间功能室,可满足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全流程的教学需求。

  在校地社联动方面,学校通过“返家乡”“爱心护幼”“社区帮扶”等实践活动,组建师生服务队30余支,深入偏远地区提供公益性托育咨询服务及亲子活动指导200余次,开展儿童健康公益筛查100余次。同时,学校承办研讨会、大讲堂等活动,培训园长、骨干教师等1000余人次,为基层托幼机构提供科学化指导。学校以“精保教”为导向,组织学生参与托幼课程研发,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5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5项、省级一等奖10余项。这些实践成果不仅提升了区域托育服务水平,更形成了“服务—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

  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专业教育与行业需要契合度低、培养标准与行业发展需求脱节等问题,丰富了课程体系,促进了课程资源整合,健全了托幼一体化育人机制,增强了多元主体的育人合力。学校的创新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教育示范效应,来自广东、安徽等地的50余所高校来校参观学习,成果为10余所院校借鉴应用。

  未来,连云港师范学院将持续推进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学前教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培养“托幼兼修”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连云港师范学院校长 姚荣斌)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