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来说,如果要选取一位对学校颇具影响力的本土教育家,无疑是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1986年,吕叔湘先生为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亲题楹联“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这一体现教育家精神的朴实语言成为全校师生开展教育实践的座右铭。从1926年青年吕叔湘在这里执起教鞭到2003年9月学校更名为吕叔湘中学,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这座江南学府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为灯,照见教育之路。 吕叔湘与县中——他曾两度出任学校教务主任 吕叔湘从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1926年和1928年两度任教于丹阳县立初级中学并担任教务长,主要教授英语,曾以《马氏文通》为教材教国文文法。 吕叔湘先生毕生情系桑梓,倾力反哺。早在20世纪80年代,捐资万元筹建图书馆,亲绘图纸并嘱“经费不足可续补”。1975—1992年,先生5次躬亲选购典籍相赠,含《二十四史》等珍本,手书书目明细寄达。1986年,捐建之图书馆落成,先生题写“图书馆”匾额,并撰楹联“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悬于门廊。1987年10月,先生返乡捐资两万元设立“吕叔湘奖学金”。颁奖礼上,先生亲手授予证书,与语文教师促膝研讨教学之道,向全校师生赠送“求真·能贱”四字箴言,后镌为校训。1990年校庆65周年,先生寄来墨宝勉励师生:“做人要做正直的人,有理想的人,有事业心的人;凡事要先公后私,先人后己。”1992年,先生再度赠书并致信时任校长,关切之情令人感动。 开全市之先河——首家以本土教育家命名学校 2003年9月,丹阳市高级中学更名为吕叔湘中学,获赠吕叔湘先生铜像,成为丹阳市首家以本土教育家命名的学校。学校更名后,立即启动传承工程。 文化铸魂:设立吕叔湘纪念室,陈列手稿、书信、捐书清单等珍贵资料,再现先生治学精神风范。学校将吕叔湘先生亲题楹联“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及校训“求真·能贱”嵌入校园建筑景观,使之成为学校的精神坐标。 课题引领:从1990年的“吕叔湘教育思想在语文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课题入手,继而在2001年开展“吕叔湘教育思想在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应用研究由语文学科拓展到全学科。2024年,“吕叔湘教育思想融贯全学科育人的研究与实践”被批准为省级课题。 特色课程:学校编写校本读物《吕叔湘谈读书与做人》,精选吕叔湘先生关于治学、处世、育人的论述,将其列为高一必修课并配套实践学分。 “求真·能贱”,先生之语言简意赅,先生一生躬自践行。吕叔湘中学遵从吕叔湘先生的教诲,秉承“求真·能贱”的校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书育人的校园文化鼓舞着代代教师、滋养着届届学子。 定脚跟开眼孔——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实践 平台落地:2022年5月,品格提升工程“立定脚跟:求真青年‘文心’砺品行动”通过省级立项。2023年3月,学校成立吕叔湘教育思想研究中心。2024年12月,“真本色 大视野——‘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实践课程基地”通过省级立项。 仪式传承:在年度吕叔湘故居参观活动中,新教师行拜师礼,敬仰大师。 求真课堂: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实效为目标”的课堂改革方向,在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推行“问题导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语文课让学生自主解读《论语》中的“求真”思想,数学课让学生分组探究“丹阳房价变化与数学模型”,让课堂真正成为“践行大师思想、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 拓展视野:开展“追寻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足迹”活动,先后走访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开展“文字寻根脉”研学活动。 传承精神:吕叔湘中学把“立定脚跟处世”作为学生未来立足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追求,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吕叔湘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的科学精神,崇高的理想追求,能贱的处世心态,高尚的为人之道,朴素的生活作风”。从2021年开始,学校以吕叔湘教育思想为基础,完成了对学校精神、教育宗旨、办学理念、“三风一训”、校训铭、校歌等方面的重新修订和再塑,系统构建了学校的文化体系。 从府馆巷的青苔石阶到云阳高新区的智慧教室,从吕叔湘先生手批的《马氏文通》到学子编程的AI词典——时空更迭中,“立定脚跟”的信仰与“放开眼孔”的追求始终如一。当新校区钟声第一次敲响,百岁学府正以教育家精神为舵,驶向星辰大海: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回响着“大先生”箴言,每一片砖瓦都铭刻着“求真能贱”的基因。这便是对学校百年风骨炽热的传承。 新校园的吕园矗立着吕叔湘先生的全身铜像,彰显了先生的刚毅、慈祥、和蔼、睿智。它以坚定的目光注视着学校,期盼着学校美好的未来。 (朱玉海 周竹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