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背景下,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不断优化完善教学观念与方法,提倡多学科融合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学校利用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打破学科屏障,突出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同时,学校增加了对生物学课程的重视程度,生物教师也将教学经验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了生动、有效的跨学科生物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更多的生物学知识。 生物与语文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生物教师依照教学内容,设计“生物+语文”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案。在开展生物学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利用生物学术语表述自身的看法,这样学生就会对生物知识形成创造性认知和反思。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探索活动,如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答疑活动等,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以口述的形式分析生物课程的章节要点,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在教授神经系统的构成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引用《辞海》中对“神经系统”的文字解释与阐述,帮助学生完整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在完成章节教学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调控作用等内容。此外,教师还给学生展示“人类最重要的神经系统”以及神经元的原理图例,从而帮助学生记忆神经系统的构造以及它们的相关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生物学小卡片,将所学知识用图表形式进行概括。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课堂上获得更多信息,还可以通过做任务的方式,将课程章节重要内容进行梳理并强化记忆。 生物与化学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和生物学的联系更紧密。为此,学校组织化学学科与生物学科的融合实验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生物教师与化学教师交流实验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学科实验原理。例如,在对动物和植物的细胞进行研究时,教师事先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生理盐水、清水、稀碘液等实验材料,在做实验的时候,向学生演示生理盐水、稀碘液的化学特性,然后指导学生做实验,通过生物与化学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理解动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促进他们对生物实验全流程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在生物学概念、科学思考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态度责任等方面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生物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恰当的融合视角。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理论时,将其与光化学反应原理有机融合,使学生对此现象的认识更加容易。另外,学校的多学科融合教学十分重视双学科教学主题思想的有机融合,虽然生物与化学的研究目标不尽相同,但大体而言,它们都在探索物质变化、能量转化等。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多学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授物质周期相关内容时,教师将氧化还原这一概念导入生物教学;在介绍能源代谢的时候,教师用热力学原理解释相关知识点。通过将生物学科与化学学科思维方法有机整合,学生对生物与化学的内部联系有了更多的认知,为建立理科知识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生物与地理有效融合,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地理学包含着对自然界的认识与反思,以及对生活环境的剖析。学校在将生物与地理有效融合的过程中,不仅引导学生对生命繁殖的自然法则进行有效掌握,而且重视对学生生命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生物学知识融入地理情境,将生物知识与地域差异相联系,引导学生考察不同地域生物的各种行为,从而帮助他们了解生物的种类、数量与地理环境改变之间的关联。例如,在生物圈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将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学中提及的生态链相联系,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去思考“如果在生物圈和生态链中的某类生物增加或者减少,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了解到维护生物圈存在与稳定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精心选取适宜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生物入侵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种繁衍与生态环境发展的深刻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生物学科与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从更宏观、综合的视角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还能促进他们形成对地理与生物学联系的深层认知,进而全面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培养他们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生物与数学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方面,数学科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将数学学科融入生物教学,有效解决了过去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过于分散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学校生物学教师将生物学核心知识进行整合,指导学生用画图、调研等方法收集相应的资料,通过数据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使用相应的数理图形进行数据处理。例如,教师通过介绍几何图形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学手段加深对相关规则的理解;在探讨生物种群增长的过程中,教师将其与指数函数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增长规律。另外,生物统计也是将数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并为其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积极鼓励生物教师将数学建模和探究式学习等数学教学手段合理地应用于生物教学之中。例如,在遗传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将概率论与数学统计学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对遗传理论的深入研究,对遗传规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数学模型,对一些复杂的生物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其中的规律。在生物教学评价方面,学校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将学生每个阶段取得的成绩形象地展现出来。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够提升课堂评估的准确性,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并帮助他们保持对生物学学习的热爱。 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生物教师突破教材束缚和学科局限,让学生去感知和体验其他学科与生物学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更好地掌握和了解生物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杨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