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大地的沃土上,临沂科技职业学院这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职业院校正在崛起。临沂科技职业学院自2020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立德尚能、知新致用”的校训,深耕职业教育领域,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的赛道上跑出了令人瞩目的“临科速度”。学校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山东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绿灯”先进高校,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白手起家”到区域职教高地的华丽蜕变。 党建引领夯根基 方向明确促发展 5年来,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始终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全过程。学校深刻认识到,方向是立校之本,唯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才能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立足市情、校情,锚定打造“全国独具特色的职教高校和区域高端创新服务平台”目标,坚持“守正创新、主动融入、重点突破”,积极践行“地方大学服务地方”的使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如今的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占地1218亩,拥有10个教学单位、41个招生专业、1.6万名在校学生、658名教职工,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教融合育人才 校企协同筑平台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以产业思维办职业教育,构建起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区域服务型专业体系。学校以“快半步”的建设理念,集中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商贸物流、现代农业3个品牌专业群,调整专业14个,与临沂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菏泽学院开办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4个,开设光伏工程技术、会展策划与管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9个新兴专业。人文艺术系以短剧项目为突破口,与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聚邦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共同成立数字传媒产业学院,形成了从剧本创作、导演、拍摄到后期制作、推广的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拍摄的校园文化题材短剧《竞技·正少年》已上映。 学校积极与企业深度融合,牵头成立了临沂商城产教联合体和4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临沂跨境电商学院、京东智能供应链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设立16个订单班。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269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45个,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学校与山东亚新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北京印刷学院共同牵头,联合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组建“全国软包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中国包装联合会等联合开展软包装高技能人才“三段式”培养模式。 躬行实践助梦想 多元培养绽芳华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在多方指导下搭建跨境电商实训基地,通过57期培训,为3000人拓展国际视野;“头雁”“鸿雁”订单班每年培育100名乡村振兴人才;投资1.5亿元打造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与16家企业共研数智未来。建成鲁南地区首个鸿蒙生态联合创新开发中心和优选级华为ICT学院,每年能为区域产业培养各类“鸿蒙人才”800余人。 学校与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智慧碰撞,共建西临梦想家学院,在产业沃土上培育出“兴趣驱动”“职业导向”“在职提升”三棵“育人之树”,以多元模式帮助学生成长,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生态型学院。其中,“兴趣驱动”模式打破了学历的围墙;“职业导向”体系融合了工科、商科知识,使120余名学子在真实的公司项目里开展实践;“在职研修”班级助力企业家驶向新蓝海,让不同群体都能绽放光彩。 育训并重促就业 服务社会显担当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坚持“育训并重”,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助力区域发展。近5年,学校联合临沂市多个政府部门,面向大学生、高素质农民、退役军人等开展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等专项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0.8万人次。围绕产业需求,为企业家量身打造西临产业家高级研修项目,计划3—5年内为当地培养不少于100名数智化领军人才和产业家。 在就业方面,学校广泛开展访企拓岗、双选会、名企进校园等活动,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稳步提升。优秀校友代表朱鹏冰表示,母校的培养让他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助力他在工作中快速成长。 五载风雨兼程,五载砥砺前行。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用5年时间书写了职业教育的“临科答卷”,崛起为职业教育的新星。站在新的起点上,临科人将继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力探索实践职业教育新模式,推进产教融合,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肖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