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高校新风
2025-09-15 星期一
吉林医药学院
筑牢心理防线 培育医者仁心
金连海 徐俊杰 冯桂梅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吉林医药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准确把握医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创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监测预警、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干预守护、心理服务辐射”的“五位一体”工作体系,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医学人才注入“心”力量。

  “课程筑基+文化浸润”:突出医学特色,提升健康素养

  学校打造“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全体学生必修课,构建“三主线、四维度、三方位”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即以“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科学素养”为3条主线,聚焦“知通、情达、意坚、行践”4个维度,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线上线下全覆盖、课内课外全融通、校内校外全连接”,学生满意度达98%。在“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等专业课程中,系统融入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内容,实现医学知识与心理健康的双轨并育。在临床见习等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理与心理的关联,将知识内化为职业能力。

  学校连续20年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把心理育人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升学生心智。打造“‘医’路同行”心育品牌。创新开设“仁心讲堂”,邀请名家开展讲座,通过真实案例解读心理韧性。将新生入学宣誓、感恩“大体老师”活动纳入医学生必修环节,深植敬佑生命的职业信念。开发“心理处方笺”实用手册,将知识与技术转化为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深入开展“五育+心育”融合活动,“心灵步绘创意运动”深受学生喜爱,8个二级心理辅导站打造“一院一品”特色项目。近3年,学校开展活动300余场,参与学生3.3万余人次,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有效提升心理素养、厚植医德情怀。

  “精准筛查+分级护航”:专业视角赋能,织密防护网络

  学校构建新生入学“心理CT”全覆盖机制,形成“一生一策”心理档案。搭建心理健康信息化平台,整合心理测评、学业预警、行为报告等多维数据源,实现动态风险画像。针对实习、考研等高压阶段,建立重点人群跟踪档案,确保异常早识别。

  学校构建“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心理委员—宿舍长”四级防护网络,落实网格化排查机制。与吉林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绿色转介通道,实现校地无缝衔接,对于需要药物或更深入医疗干预的学生,确保其及时获得适宜治疗。高度关注重要时间节点、关键场景,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通过以上举措,危机主动发现率提升40%,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够实现及时干预。

  “咨询疏解+多元协同”:聚焦学生成长,提升帮扶实效

  学校开通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网络咨询、24小时热线等多元渠道,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成立心灵之约工作室,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创新开设“绘说心语”“人际沟通”“临床技能焦虑缓解”“医学生涯规划”等特色服务,精准对接职业发展痛点,成功帮助经历职业危机的医学生重建信心。学校教师撰写的8篇咨询辅导文章获得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

  学校建立心理中心与二级学院等部门的定期会商与联席机制,形成服务学生的合力。在保密框架下,构建家校医三方协同方案,为重点学生制定个性化干预计划。年培训心理委员、宿舍长600余人次,实现朋辈支持全覆盖。

  “快速响应+规范处置”:流程科学高效,守护生命安全

  学校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执行“接报—评估—转诊—追踪”标准化流程。明确各方职责、响应流程与时限要求。设立24小时危机干预值班制度,确保一旦接报,相关力量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控制局面。

  学校组建由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组成的核心团队,实施“安全评估—医疗介入—学业调整—康复追踪”四阶段方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医学伦理,在评估、送医、沟通等各环节体现人文关怀,并开展后续康复跟进,确保不发生二次伤害。建立“校—医”转介绿色通道,年转介医疗干预案例10余例。

  “服务社会+反哺育人”:践行医者使命,延伸仁爱半径

  学校立足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组织师生深入社区、企业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宣讲、企业EAP(员工帮助计划)服务等,年开展30余场,惠及群众1.2万人次。

  学校将社会服务纳入实践学分体系,将工作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获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获得教育部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一等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各1项,立项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教育部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入选吉林省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活动“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吉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各1项。近3年,参与社会服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32%,三甲医院录用率达87%。

  吉林医药学院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支点,培养具备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从吉林医药学院走出的学生,既是生命的守卫者,又是心灵的治愈者。

  (金连海 徐俊杰 冯桂梅)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