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诗中,闪耀着巾帼英雄的光芒。延安时期,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妇女运动蓬勃开展,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广大妇女为支援抗战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阴霾下,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广大妇女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英勇和坚强。 在动员抗战、服务前线方面,妇女经常掀起动员和支持亲友参军参战的热潮。战时的延安和边区,到处传扬着“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故事,往往一个妇女一次就动员四五个亲友上前线。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延安和边区有3万多名壮丁参军参战,这与广大妇女的动员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为了保证前方将士安心杀敌,妇女积极组织看护队、洗衣和缝衣队等,做好保障工作。此外,妇女踊跃参加自卫军,承担保卫边区的任务,1939年女自卫军达4.6万人。 在参加生产、发展经济方面,广大妇女以高昂的劳动热情,投身边区纺织、农业和其他副业生产。妇女是纺织生产的主力军,从干部到群众、从职工到家属、从老婆婆到七八岁的小女孩,都加入了纺织运动。据有关资料记述,1939年陕甘宁边区约有2万名妇女参加纺线,8000名妇女参加织布,年产土布3.5万匹。到1946年,有16万余名妇女纺纱,近7万名妇女织布,年产土布11万匹,为解决军民穿衣问题作出重大贡献。妇女还是农业生产劳动的重要力量。据统计,1937年,边区农村50%的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仅延安6县就有妇女学习生产小组14501个,参加的妇女有35594人。1938年春耕运动中,边区约2万名妇女参加开荒劳动,开垦荒地约7000垧(1垧约3亩)。 农业劳动英雄马杏儿,与父亲马丕恩一起开荒种地,不分寒暑,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一年收获粮食42石,比其他户种的庄稼平均亩产高出了1/4。马杏儿一家6口人由贫困户一跃而成自耕农,成为努力生产、改善生活的模范。纺织英雄刘桂英,虽年逾花甲,不但自己积极纺线,还成立纺线小组,带动100多名妇女参加纺线,给不会纺线的妇女教技术,常与大家一起商量提高纺线质量的办法。参与纺线的妇女,家家生活有了改善。黑玉祥10个月内纺线40斤,织布20丈,一天能纺半斤线,能织一丈二尺布。陈敏是三五九旅家属,不但自己最先购买纺车纺线,还组织其他女家属参加,一年超额完成纺纱60斤的计划。她的生产节约计划在报纸上公布以后,延安各机关学校的女同志和家属为实现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一齐向陈敏同志学习,纷纷召开生产座谈会请她作报告、介绍生产经验,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学陈敏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全边区涌现出300多名妇女劳动英雄和先进模范。 在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广大妇女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陶端予祖籍浙江,1938年春到达延安,先在中央机关从事教育工作,整风运动后,主动要求深入基层,到杨家湾小学任教。为了办一所群众满意的学校,她在深入调查了解村民对学校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自己编写紧密联系实际的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赢得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不仅使学校越办越好,而且使整个村子成了识字模范村。她的教育经验受到边区教育厅肯定,她本人荣获边区特等文教英雄称号。阮雪华和白浪是中央印刷厂卫生所的医生,在边区群众卫生运动中,她俩除给机关人员看病外,还给周围群众看病。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群众来叫,立即出诊。还帮助群众大扫除,宣传妇婴卫生常识。1944年1月至4月,她俩共为970名群众治病。她俩的模范行为受到群众好评,也得到政府表扬,分别被延安市政府授予“面向群众”、“治病救人”的锦旗。 在参政议政、培养干部方面,广大妇女通过参政议政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据统计,1941年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选举中,当选的乡级女参议员2005人,县级167人,边区一级17人。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十分注意妇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邵清华是江苏人,1937年到延安,曾任抗大区队长、指导员、三边分区妇联副主任,绥德分区妇联主任,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参议员。1941年被边区政府任命为安塞县县长,成为陕甘宁边区第一位女县长。 在保护和教育战时儿童方面,延安妇女更是一支主要力量。日本侵入中国后,到处狂轰滥炸、烧杀掠夺,使许多儿童失去父母、流离失所、孤苦无依,终日在饥寒疾病中挣扎。因此抢救蒙难儿童、保护中华民族的后代,就成为全国妇女抗日救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1938年7月,战时儿童保育会陕甘宁边区分会成立,开办保育训练班,培训保育专职人员;组织宣传队、歌咏队和小先生教育团,利用多种途径向人民群众宣传卫生常识、儿童保健知识和保育工作在抗战中的意义;设立运输总站,在八路军、新四军和各群众团体处设立分站,抢救转运山西、陇西和平汉路沿线的受难儿童;在延安市托儿所的基础上,协助党中央、边区政府和一些机关、工厂、学校等建立托幼组织,既为革命干部和抗日将士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使战时受难儿童受到较好抚养和教育。 总之,延安时期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火热的革命洪流,对抗战和边区建设事业发挥了半边天的重大历史作用。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