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高校新风
2025-07-29 星期二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雷锋精神为引领 加强思政课建设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凭借地域优势,深挖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并将其转化为育人资源,依托教育部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贯通·联通·融通·互通’:雷锋精神引领大中小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大思政课’背景下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等,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理论指导实践

  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将价值观培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学院遵循价值观培育的渐进性规律,实现小学阶段情感熏陶、中学阶段价值认同、大学阶段实践创新的阶梯式目标设计;遵循知识传授的螺旋上升原则,通过“感性—知性—理性”的递进过程,保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通过小学情境体验、中学问题探究、大学实践反思的方式,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学院强化知行合一的育人导向,构建了“认知—体验—践行”的完整闭环;创新全员育人机制,通过跨学段协同形成教育合力。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创新实施路径、完善保障机制,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上举措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深刻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彰显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守正创新中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跃升、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深化,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双轨并行推进

  打造特色育人新体系

  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学院以雷锋精神为引领,形成了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和实践路径,构建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双轨并行的雷锋精神育人体系。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创新提炼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打造了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立体化课程架构。通过开发“雷锋精神概论”国家级别精品课程,编写《新时代雷锋精神简明教程》本科生教材,建立“理论教学+情境体验”的特色教学模式,将雷锋精神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体系,形成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课程矩阵。在实践育人体系中,突出“知行合一”的培养理念,构建了多层次、跨学段的实践教育平台。依托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育活动;创新设计系列品牌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宣讲、研讨、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化认知,使学雷锋活动既保持本色又富有新意。建立长效机制,保障育人体系有效运转,通过制定专项计划、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实践平台等措施,确保育人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课程教学夯实理论基础,实践活动强化行为养成,二者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共同促进学生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思想引领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

  三级联动协同

  创建协同治理新模式

  学院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立足雷锋精神发祥地的红色文化底蕴,构建了“校地协同、全域联动、资源共享”的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学院以校内雷锋精神育人展馆建设为基点,深度整合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等地方红色资源,打造校内外呼应的实践育人矩阵。通过建立“政府部门指导—高校牵头—中小学参与”的三级协同联动治理机制,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与属地中小学共建教育共同体开展跨阶段教研,又承办省级教学展示活动构筑交流平台,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配合的育人新格局。这一创新实践通过组织共建和资源共享的双轮驱动,实现了各阶段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育人要素的系统整合,既彰显了高校的学术引领价值,又融合了基础教育特色,更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学院以雷锋精神为引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构建了育人新格局,而且创新了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这一探索实践,既深化了学院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面向未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闫义夫 于静楠)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4以雷锋精神为引领 加强思政课建设 闫义夫 于静楠2025-07-29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