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高校新风
2025-07-28 星期一
桂林师范学院
坚持“艺术兴学” 探索舞蹈美育新路径

  桂林师范学院立足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要求,围绕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建设目标,坚持“艺术兴学”教育理念,深入推进高校舞蹈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创新变革,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美育资源,引导学生在舞蹈学习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丰富教学内容

  焕发美育活力

  学院在推进舞蹈美育教学过程中,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依托课堂教学主阵地,将我国传统舞蹈艺术中的人文理念、价值情操等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传承意识。例如,学院教师精心选取一些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解读分析,带领学生深入品味古典舞的韵律美、形态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华美育精神,切实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学院积极探索舞蹈美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红色主题舞蹈作品,引导学生把握其中的创作理念、主题思想,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其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并结合自身感悟创作舞蹈作品。经过长期探索,学院舞蹈美育教学取得了优良成果,在第13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活动中,学校舞蹈类作品《龙脊上的红瑶女》获得了广泛好评。在学院文艺晚会上,学院学子编排的舞蹈《岁月如歌》演绎了桂师先辈们投笔从戎、挺身杀敌的献身精神,群舞《桂师学子》表达了桂师人的“忠诚仁爱”情怀和“求真担当”追求,歌伴舞《漓江烟雨》《龙脊燕》等曲调欢快、舞姿优美,琴箫合奏《古韵》悦耳动听、荡气回肠,这些作品诠释了学院“以艺兴学”的办学特色。

  加强实践教学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学院依托校园文化阵地,组织开展不同主题与形式的舞蹈教学实践活动,将舞蹈课堂从课上延伸到课下,更好地展现出舞蹈美育的教学成果,也有助于营造和谐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舞蹈表演中陶冶情操。例如,学院组织举办“承桂师精神 展美育芳华”2025年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晚会暨舞蹈大赛决赛,充分展现出学院学子良好的探索精神、审美情趣以及艺术素养。各参赛队伍通过民族舞、现代舞、古典舞以及情景舞蹈剧等多种形式,抒发爱国爱校情怀,传承桂师精神,用舞动的青春在新征程中谱写壮丽的奋斗之歌。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校外演出,通过参与兄弟院校的文艺演出活动,锻炼学生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同时也为舞蹈艺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例如,学院学子受邀参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音乐文艺演出活动,音乐系艺术团精心编排了舞蹈《绣缘》《打扁担》,获得广泛好评。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需求,充分发挥舞蹈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作用,在校内组织开展“快乐舞蹈·健康你我”快闪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放下手机”,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兴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活动中,学生的舞蹈整齐而具有活力、动作标准又不失灵性,舞蹈转换收放自如,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推动艺术下乡

  培养服务奉献精神

  学院积极开展艺术下乡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自身专业能力为乡村学生提供艺术教育帮扶,培养服务奉献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激活乡土文化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提供支撑。例如,桂林市临桂区四塘乡横山村距离乡镇较远,村里的孩子无法参与各类艺术培训班,学院音乐系学生在争取社会爱心人士资助的同时,长期为村里的孩子提供艺术培训服务,开设了两个绘画班和一个舞蹈班,让孩子在村里就能学习绘画、舞蹈课程。再如,学院音乐系在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中心小学举办“童心向党庆元旦 筑梦启航迎新年”元旦文艺演出,音乐系主要负责人及部分教师受邀参加演出活动。为提升文艺演出的节目质量,学院安排音乐系声乐、器乐、舞蹈专业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到临桂镇中心小学指导师生排练。其中,声乐类串烧节目《万疆》《歌唱祖国》、器乐类合奏节目《新年好》《小星星》、舞蹈类节目《点亮未来》等是学院艺术下乡教学成果的生动展示。

  未来,桂林师范学院将继续深化舞蹈美育浸润工作,将美育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舞蹈教学的实践模式,充分发挥舞蹈美育对于学生品格塑造、价值引领的作用,切实推动舞蹈教学与校园文化、思政教育等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美育,培育时代新人。同时,切实深化校地美育协同,通过与地方学校、社会组织等的深度合作,相互交流舞蹈美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构建“高校引领—县域统筹—校际联动”机制,助力舞蹈美育内涵式发展。(柏海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4坚持“艺术兴学” 探索舞蹈美育新路径 柏海涛2025-07-28 桂林师范学院 2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