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基教周刊
2025-07-21 星期一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萧县凤翔学校
地域文脉薪火传 “融·慧”化育筑云梯
  “融·慧”教育体系逻辑结构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萧县凤翔学校创办于2020年,是当地一所现代化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秉承“以人为本,对接社会”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确立了以“凤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立了名人园、生态园,引入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形成了一所非遗特色文化学校,并通过“融·慧”教育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新路。

  传承地域文脉

  回归教育本真

  萧县隶属安徽省宿州市,古称萧国,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凤翔学校为传承地域文脉,打造非遗特色文化学校,将书画文化和剪纸、陶艺、拓印、根艺、棕编等民间手工艺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萧县大鼓与坠子等曲艺形式引入校园、引入课堂;同时,利用学校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建立了花草园、谷菜园、果木园等,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园生态园。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书画艺术和各种非遗文化、曲艺,还可以在生态园里随着植物的生长学习农时常识、饮食习俗和科普知识,实现了根脉相连、文化传承。

  凤翔学校以“凤文化”为核心特色文化,形成了“厚德、自强、和谐、开放”的校训,并生动诠释了“凤文化”中凤的特征与“五育”浑然一体:“非梧桐不栖”立身以德,志洁行芳;“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治学以智,去芜存菁;振翅凌霄砺体魄,风雷淬骨铸雄魂;萃美禽华养心性,五色焕彩润乾坤;凤飞九天躬行劳,垂天之翼展宏图,从而形成了凤翔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

  萧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凤翔学校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建立了闵子骞园、刘裕园、刘开渠园“三园”,将孝悌之根、经世之志、艺术之魂熔铸为立体的精神标识;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智慧转化为“三人立,必有我魂”的教育实践。三座名人园为学生树立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的榜样,体现了立德树人宗旨。每逢新生入学,都要进行“三园巡礼”,完成“精神对话”,开启“立誓之举”。如今,“三园”已经成为凤翔学校的文化根脉和文明坐标。

  萧县是孝道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骞“芦衣顺母”的典故就出自这里。凤翔学校为弘扬孝道文化,将“芦衣顺母”等故事融入课堂,并通过闵子骞园和坠子、剪纸、课本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孝道文化可触可及、可感可知、可写可画,让孝敬父母、善待亲朋、忠于祖国和德行天下成为他们的优良品质。

  国防教育也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凤翔学校在闵子骞园里建立了忠孝亭,将“孝善忠烈令千秋仰止,立德树人谱万代华章”的对联牌匾悬挂在亭门两侧,并分别在“三园”雕刻了军人浮雕,让校园成为学生的国防教育基地。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少年军校,通过国防教育,让学生深深懂得:“这个世界时刻都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发展、国泰民安的坚强后盾!”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结合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将“为了智慧的启迪而教书”贯穿始终,以此打破知识灌输模式,进而转向思维能力培育。通过问题导向、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坚持“为了灵魂的绽放而育人”的理念,强调教育不仅是智力开发,更是生命价值建构。通过人文熏陶、审美培育与道德实践,帮助学生建立价值体系,在人格塑造中实现精神的自由成长。

  践行“五融”教育

  打造“融·慧”品牌

  凤翔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对接社会”。在这里,非遗不仅要进校园表演,而且要批量长期入驻,非遗根雕艺术因其“根才资源丰富、认识起点较低、艺术品位高雅、保存时间久远、充分启迪智慧、培养创新能力”的诸多特点被定为主打特色实践项目。学校的根艺展厅,已经成为师生及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窗口。通过对一件作品的起名,深入研究“融”这个作品,诞生了自主创新的“融·慧”教育体系,催生了“融·慧”教育品牌。

  “融·慧”教育是体现交融与智慧的教育。学校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思想、方法或技能融为一体,生发智慧、激发潜能,促进人的自然进阶。同时,基于“融·慧”教育体系,学校提出了关于“融”的五个维度,即“融入、融合、融洽、融通、融化”,并构成了一个递进的生态链,如果每个维度都有智慧迭加,再通过整个过程的惯性迭代,就会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得到精彩纷呈的创新结果。

  就教育方法而言,“融入”是指尽快认识学生,其核心要义是打破身份隔阂,成为学生眼中的“自己人”;“融合”是指尽量深入学生,其核心要义是进入学生的认知逻辑与情感频道;“融洽”是指尽早赢得学生,其核心要义是建立信任关系,降低教育阻力;“融通”是指尽力帮助学生,其核心要义是整合资源,解决学生真实困境;“融化”是指尽心转化学生,其核心要义是用持续行动消解成长阻力。例如,班主任把自己的办公桌搬进班级,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同研、同活动。教师从“导师、教官、监督者”变成学生的“同路人、合伙人、朋友与知己”,教育就会发生悄然改变。教师从“爱其生”转化为“帮其困”,学生由“亲其师”转化为“信其道”。一点一滴的智慧,日复一日的迭代,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就教育场景而言,“融入”是指文化浸润无痕化,典型案例如以萧县历史名胜命名的校园路、主题研学旅行等;“融合”是指学科跨界场景化,典型案例如在生态园铺草坪、种植、养护、售卖、加工、餐饮等;“融洽”是指关系建构生态化,典型案例如“课堂六环学习法”、学习共同体、社团等;“融通”是指资源流动智慧化,典型案例如联谊校线上资源共享、校家社共育、校本课程等;“融化”是指障碍消解情感化,典型案例如心理疗愈、“七小”活动等。在打造教育场景时,学校有机融入社会场景,11条校园路均用萧县历史名胜来命名,简记为“六水三山藏于国”,如圣泉路、龙河路、黄河路、岱湖路、龙湖路、淮海路、龙山路、凤山路、梅山路、皇藏路与萧国路。在校园内,学生按“路”索骥,了解地域历史;在校园外,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感知历史名胜。学校通过以上举措,让学生体悟到萧县历史的厚重与大自然的秀美,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油然而生,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

  学校认为,“融”不仅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个过程。作为一种思想,“融”代表着包容与整合的理念;作为一种方法,“融”强调在借鉴中创新、在实践中优化;作为一个过程,“融”贯穿始终、循环演进,不断推动事物向更高层次发展。学校通过融入地域文化、融合本土资源、融洽家校关系、融通自然人文、融化教育壁垒,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六大机制

  筑牢教育基石

  为有力推动“融·慧”教育创新实践,凤翔学校通过创新六大机制,不断筑牢学校的教育基石。

  一是政校合作,创新管理机制。学校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借助安徽师范大学的智力支持,实现智慧投入与萧县政府部门经济投入,文化、社会、生态等资源注入相辅相成。如今,凤翔学校的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二是校家社融合,创建协同育人机制。家长学校定期举办活动,提升家长育人能力。组织家长开展运动、阅读和游戏等亲子活动,并进驻食堂、寝室、教学楼,充实到服务、宿管、保洁队伍,参与学校管理,家长满意度显著提升。学校邀请非遗传承人及社会专业人士担任社团导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烈士陵园、法庭、博物馆、艺术空间等场所,学生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为人才培养工作注入多元活力。

  三是“五育”并举,创新评价机制。学校依据校本课程体系精心策划了“七小”活动,通过“小健将、小读者、小记者、小主人、小艺人、小能人、小创客”七大板块,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实现“五育”融合发展。

  四是课程相依,创活产品机制。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学校建构了具有凤翔特色的“1+N课程”体系。“1”是指国家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知识基础。“N”是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校本课程。学校推行“分层教学”和“项目式学习”,针对不同学力学生设计差异化教学方案,提升课堂实效。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提出了“课堂六环学习法”,通过“引(引新示标)、读(阅读课本)、议(议探交流)、展(展示评价)、测(变式检测)、悬(总结留悬)”六个环节,让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推进了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真正达到了“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

  五是评选“最美凤翔人物”,创新激励机制。学校从建校伊始,每年都要评选“最美凤翔人物”,通过举办隆重的颁奖仪式,让“最美凤翔少年”“最美凤翔教师”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

  六是布局五载,构建科学发展机制。从“基础年”的夯基垒台、“规范年”的建章立制到“提升年”的教育教学佳绩、“特色年”的根艺传承与“三园一厅”育人风景线,再到“品牌年”的淬火锻造、“融·慧”教育体系的构建实施,这不仅是凤翔学校的成长年轮,更是萧县政府部门与安徽师范大学政校合作、锐意改革的生动缩影。

  当教育回归本真,凤翔学校的“五融”之力便如星轨交汇,在夯实生命地基的同时,托举凤翔少年向科技、人文与艺术的苍穹深处翱翔。回首凤翔学校的五载发展之路,学校文化与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得以生根,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共融得以出彩,学校、家庭与社会互融得以发展,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获得宿州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萧县青少年孝悌文化教育基地、萧县非遗文化特色文化校园等荣誉称号。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萧县凤翔学校这所扎根汉兴福地的学校,通过构建“融·慧”教育体系,正将千年地域文脉化育为现代教育基因。

  (汪洋 王方 马占武 杨晨 李理)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基教周刊 03地域文脉薪火传 “融·慧”化育筑云梯 汪洋 王方 马占武 杨晨 李理2025-07-21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萧县凤翔学校 2 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