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优秀文化传承和思想文化创新,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媒体以其传播快速、信息量大等优势,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重构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出开放性强、互动性强的特征。在此背景下,河北开放大学创新校园文化传播渠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重视文化熏陶,强化立德树人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课堂革命”成为必然,“课堂革命”使学校的教学方式进一步调整,学习对象从传统的书本知识转变为更加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学习场景也从封闭的教室扩展到了更加开放的网络空间。河北开放大学主动适应数字媒体环境,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专业教学中始终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工作,进一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意蕴及精神价值,以此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例如,在“组织文化”课程资源建设中,学校依托廉洁文化空间、初心广场等校园场所,录制视频课程,将抽象的组织文化理论置于真实、鲜活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同时进行讲解剖析,在讲述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地融入党性修养、廉洁从业等价值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红色‘冀’忆·云实践”达人直播带学活动中,河北开放大学教师以“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为题进行了直播授课,得到了广泛认可。 创新表达形式,激活文化感知 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态以其沉浸式、互动性、碎片化的特点,深刻影响着当代青年的信息接收习惯。河北开放大学积极适应这一趋势,深耕短视频宣传阵地,致力于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听、可视、可感的内容,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例如,“拒绝躺平”主题视频采用“历史镜鉴、现实警示、制度激励”相结合的创意思路,坚持以史鉴今,运用鲜活案例与动画形式增强警示性。先是剖析“躺平”的内涵,依托真实历史事件讲述“躺平”的弊端,继而聚焦当下,精准区分普通群众与党员干部的责任维度,指出青年“躺平”、党员干部“躺平”可能造成的危害,并突出党员干部“干字当头”的特殊使命,随后将反腐倡廉政策融入叙事,展现制度“堵后门”与“开前路”的双向治理逻辑,强调刚性约束的重要性,结尾通过号召团结奋斗引发观众共鸣,使视频兼具思想深度与传播力度。“主播带你打卡河开系列之欢迎来到清廉河开”主题视频采用“校园景观叙事+廉洁文化解析”的创意思路,以校园问答互动开篇,借青松、翠柏等具象化符号象征育人初心,通过主播探校形式,从廉洁视角重构学校形象:结合校训“守正笃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象(竹、兰、莲)与廉洁教育深度融合,赋予校训新时代内涵,阐释廉洁品格;通过廉洁文化空间、廉政书角等实体场景展现教育实践;最终落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呼应《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全片虚实结合,运用镜头语言将政策文件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校园场景,清晰展现廉洁文化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过程,凸显清廉校园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度契合,两个视频一经上线就获得大量关注,体系内教职工纷纷转载,视频广受好评。 线上线下融合,打造特色文化 新媒体的应用虽然提升了校园文化的传播效率,但线下活动仍然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线上传播与线下体验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深度渗透,为师生创造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河北开放大学敏锐把握时代脉搏,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宣传矩阵赋能“三风一训”的立体化传播,引领师生行为,驱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一是创设环境,注重氛围引导。在学校道路两旁的校旗上以及楼宇门厅、开放教育学院招生大厅等场所均设有“三风一训”标识,使其时时入眼、处处入心。 二是融入教学,坚持思政育人。学校利用直播授课等方式将“三风一训”融入课堂教学。在“开学第一课”中,利用座谈组织学生深入谈论对学校“三风一训”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共同弘扬“德业兼修、学以致用”的学风。 三是融合媒介,拓展宣传渠道。学校整合校园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电子屏、文化墙等新旧媒体资源,拓宽宣传渠道,强化宣传力度,深化宣传效果,为学习宣传“三风一训”营造浓厚氛围。 四是嵌入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学校开展“三风一训”知识问卷答题,促进理念内化于心;在对外培训中,鼓励学员既要提升学识与能力,更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服务社会发展。 (姜心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