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化学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号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实施“1234”工作法,系统推进学风建设,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化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成立两年多来,学院已毕业的两届本科生中80%以上的学生在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本科升学深造率逐年升高,位居学校前列,现已形成“名校录取佳绩多、联培项目入选频、留学深造成效佳”的鲜明特色,实现了升学深造率与质量双提升。 筑牢“1个核心”,党建引领,科学规划聚合力 学院坚持做好党建引领,构建“党委统筹—党支部联动—党员示范”三级育人组织体系,科学规划、全面统筹师资、科研、教学资源。通过“书记下午茶”“院长面对面”等活动,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全年开展典礼教育、师生座谈、访企拓岗等活动20余次,推动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创新打造“红色矩阵”品牌工程,开展师生党支部“1+1”共建工作,设立“学生党员先锋宿舍”,组建党员先锋队,深度参与实验室安全巡查、学风督导等校院重点工作。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全员育人合力,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紧握“2个抓手”,精准施策,全周期培养见实效 一是加强学业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学院自学生入学起即重视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主题讲座、“一对一”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升学就业计划。依托“竢实晨光”专项行动,建立“课堂考勤—学业预警—成长档案”动态管理机制,实施“三级预警”帮扶制度,确保学生的学业问题能得到及时关注与解决。通过常态化开展班导师、辅导员进课堂和实验室,追踪学生出勤,精准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同时,强化正向引导,将学术规范、科研实践纳入学生日常教育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二是实施升学精准指导,拓宽发展路径。学院建立“保研预培育”机制和保研学生交流平台,针对专业排名前30%的学生开展科研能力提升、竞赛项目指导等专项培训,联合往届升学学生创建专属答疑交流群,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培养专项计划。同时,开设“考研指导工作室”和“留学启航”计划,通过个性化辅导和国际化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升学质量和成功率。 搭建“3个平台”,协同发力,多维度赋能促成长 一是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激发学生的学术潜能。学院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个性化实验等项目,鼓励学生从大一起参与科研项目和科创竞赛。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进入校内外科研团队,参与国家科研项目,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 二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学院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办学,与国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在升学深造方面积极跟进。举办留学分享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升学选择和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 三是搭建朋辈互助平台,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学院组建“化说先锋”经验分享团,开展“化样青年说”风采展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优秀学生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完善“4项机制”,创新驱动,全方位保障育英才 一是完善家校协同机制,构建育人共同体。学院重视家校沟通合作,建立“家长—学生—学校”三级联动机制。定期举办“云端家长会”“导师交流会”,促进家长与导师面对面沟通。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建立“一生一策”家校共育档案,形成个性化帮扶方案。 二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保障学生健康。学院构建“预防—干预—发展”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造“暖心护航”工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咨询服务和开展特色活动等,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学业和升学深造提供心理支持。 三是完善科研浸润机制,激发学术动能。学院构建“筑基—强基—领航”三阶学风培育链,面向低年级学生依托“院士大讲堂”“教授面对面”“实验室开放日”等开展启蒙教育;针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卓越科研训练计划”,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校内外科研团队,深度赋能学生成长成才。 四是完善榜样引领机制,发挥示范效应。学院构建“发现—培育—宣传—引领”四维榜样育人体系,挖掘和宣传高质量升学就业典型,通过榜样引领和示范带动,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和升学热情。 通过“1234”工作法的深入实施,西南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育工作体系,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学领域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张春燕 周祚万 魏浩 孔维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