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不少学生希望通过兼职丰富经历、赚取零花钱,却可能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近日,媒体报道了多地多起中小学生被诱骗成为电诈“工具人”的案例,令人义愤填膺。 电诈犯罪向低龄群体渗透,折射出多重防护漏洞。一方面,随着公安机关对涉手机卡、银行卡犯罪打击趋严,诈骗分子转向利用未成年人账号规避监管,诈骗套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学生既易被“轻松赚钱”的话术蛊惑,又缺乏对法律红线的认知,容易掉入诈骗陷阱。 暑假期间,学生脱离了学校监管和保护,有了更多自主掌控的时间和空间,这个时候,防诈反诈工作更不能放松、放假。家长要承担更多监护义务,及时关注孩子的资金往来与社交动态;学校也应通过线上等方式,加强家校合作,帮助孩子提升反诈防诈意识。更关键的,还是要强化对电信诈骗的全方位打击和治理力度,夯实各类平台的防诈反诈责任,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以社会生态的净化守护孩子的暑假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