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洪松)7月蝉鸣中,一封来自河北平山古月中学的感谢信寄到了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办公室。信中深情讲述了该校8名实习生为山区教育注入生机的故事:实习队长米若琦夺得县域说课大赛桂冠,并和伙伴们带领班级数学成绩跃升至年级第一。这一温暖片段,是河北师范大学20年助力县中振兴的生动写照。 曾几何时,县域高中一度深陷生源流失、办学质量下滑的困境。河北师范大学20年如一日,助推县中振兴,先后有6万余名师范生如星火般点亮了县中课堂。 实习生韩嘉初到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时,面对的是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沉闷的景象。为此,她立足实际推出“3+3”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们逐渐从被动听众转变为学习主角,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主动发言,课堂彻底“活”了过来……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今年春季开学,2538名师范生在33名驻县教师带领下,奔赴全省90个县(市、区)的430所基层学校。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曾智安介绍,学校自2006年启动选派优秀师范生到县中开展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工作,目前已与河北全省域及北京、天津、新疆等地的150多所县域普通中学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超过6.05万名师范生参与其中。“此举缓解了学校师资短缺问题,为基层学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让县中课堂焕发新生机。”张家口市宣化区第二实验中学校长赵玉河说。 除了师范生,该校还有千名专家扎根教研,为县中教育提供专业支撑。音乐学院教师徐琨设计出武强县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与提升工作方案,将当地两所学校打造成教改实验基地;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夏晓烨在威县二中时,几乎每日泡在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拓展教师视野,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一举实现该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年过花甲的吴育飞教授,20年投身巡回指导,听评课超400节,开展专题培训70余场…… 2017年,河北师大与元氏四中“牵手”,拉开专项帮扶序幕。学校派出10个学科的专家,联合石家庄市一中、二中等优质中学名师,为元氏四中带来前沿理念与宝贵经验。短短几年,元氏四中从教师评优课难觅踪影、招生需上门“求”学生,转变为教师屡获佳绩、招生人数从不足百人增长到600多人。 2023年,晋州一中、沙河一中、行唐一中被纳入帮扶计划。仅一年,河北师大专家就在晋州一中开展10场专题讲座、12次课堂教研,并总结出“七研一体”校本教研模式。 “县中振兴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长跑。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与县中‘同题共答’,以实际行动助力县中振兴,持续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晟的一番话落地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