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沙河街道六合学校(以下简称“六合学校”)通过搭建多元沟通平台、整合特色教育资源、开发专属课程体系、开展多样实践活动以及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等举措,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和畅德育”管理体系,通过系统、科学的德育实践,让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田,实现了德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六合学校构建的“和畅德育”管理体系,其中的“和”代表和谐,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和谐共育,以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的和谐发展;“畅”则代表通畅。“和畅德育”以“和”为核心,追求和谐共生、和美共进;以“畅”为路径,力求德育工作畅通无阻、高效运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了校长统筹、德育处牵头、年级组落实、班主任执行、学科教师协同、家长社会参与的立体化全员育人机制;围绕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校家社协同育人三大板块,构建起了丰富多元的德育内容体系。 课程育人:推动思政教育改革 在课程育人方面,学校积极构建立体化“大思政”育人格局。 一是创新教学方法。六合学校被山东省枣庄市定为“‘大思政课’建设立体化育人指导中心”,结合这一优势,学校组织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生活实例。 二是开发校本思政课程资源。学校编写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课校本教材,在教材中融入了地方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了思政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把思政元素融入学科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意识;在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结合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热情。学校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使每一门课程都成为德育的有效载体,形成立体化“大思政”育人格局。 活动育人:搭建教育实践平台 学校坚持活动育人,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搭建起了丰富多元的教育实践平台。 一是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学校作为枣庄雷锋学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开展“讲红色故事”比赛、“唱红色歌曲”合唱比赛,以及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参观文物展品、聆听讲解,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的艰辛与伟大,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校以雷锋志愿者活动为抓手,成立“雷锋志愿服务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等,开展环保公益、关爱孤寡老人、帮扶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开展一系列固定的仪式活动。学校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新学期开学典礼、百日誓师大会、毕业典礼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学校以“法治护航,兼爱尚善”为主题,定期举办法治报告会,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组织学生编排法治情景剧、举办法治讲座等。学校通过这些法治教育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校家社协同育人:汇聚多方育人合力 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学校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网络,汇聚育人合力。 一是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培训等活动,同时通过家访、电话沟通、线上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学校加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合作,联合开展社区文化宣传、环保志愿活动;邀请法治工作者、道德模范、优秀校友开展法治讲座、作励志报告。 三是学校利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校家社协同育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优势互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开展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多元化德育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行为规范、品德修养以及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和收获。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通过德育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未来,六合学校将继续深化“和畅德育”管理体系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沙河街道六合学校校长 侯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