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视窗
2025-07-09 星期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淬炼“四力” 激活“一融双高”新动能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强化政治领航、思想武装、队伍建设、科研赋能,淬炼基层党建的向心力、引领力、保障力和服务力,在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的新征程上跑出“储建加速度”。

  强化政治领航

  淬炼强基固本的“向心力”

  “一年夯基础、两年提质量、三年出成果”,自提出“创新党建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党委活力”的计划以来,学院党委遵照“党建核心化、运行规范化、服务常态化、监督全程化”的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政治功能,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有序运转,让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焕发新活力。

  学院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凸显党的领导在基层工作中的作用,实现教工党支部书记与系主任“双轮驱动”。定期召开的党政联席会议保证重大事项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党委对教授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的领导,在职称晋升、考核评聘和学生培养等关键环节突出政治把关。

  在第三批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期间,学院储运工程系党支部顺利通过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并入选山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依托课题组成立的研究生气体储运与安全技术党支部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探索“以党建带科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学校定点扶贫单位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塔奔诺义德嘎查党支部结对共建,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获评山东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强化思想武装

  淬炼铸魂育人的“引领力”

  学院倾力打造“党委中心组领学、党委委员督学、师生党支部联学、专家教授辅学、党员干部自学”的“五维立体”学习教育矩阵,持续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师生血脉。构建“理论+实践”“课程+赛事”双循环思政育人体系,建成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和思政教学指南,发起并连续承办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技能大赛,6支实践队获团组织专项计划支持,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省级以上奖励年均超过50人次。

  入职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毕业生高筱涵在讲述自己的就业故事时说:“站在铁人王进喜的雕像前,胸中涌起的是一股‘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庆人,接过的不仅是扳手,更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面对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行业深度转型升级等诸多机遇和挑战,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突出思想价值引领,精准优化就业布局,构建全链条的就业育人体系。在就业率连续25年保持高位水平的基础上,毕业生升学及签约“三桶油”、中建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西气东输的油气管道到舟山码头的LNG,从工业民用建筑到历史遗产保护,学院毕业生的身影正逐渐活跃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强化队伍建设

  淬炼引贤育才的“保障力”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通过系统集成、突出重点、改革实效推动师资和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院”三大行动,领导班子带队走访国内“双一流”高校,设立“伯乐奖”激活全员荐才机制,常态化举办青年学者论坛,2024年实现国家级别人才历史性突破,新增省部级人才7名。按照“周期性、常态化、全覆盖”的工作要求,落实学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集中研讨要求,打造“师道传承”品牌工程,宣传平台开辟“师德师风建设专栏”,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教师节座谈会、收听收看教育家精神全国巡回宣讲,让师德建设浸润人心,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共同的信仰与追求。学院先后涌现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教学名师、青岛市教书育人楷模等一批先进典型。

  持续推进思政队伍建优建强,着力完善“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推动辅导员、班主任、系主任、研究生导师在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中的一体化联动。“全体班主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着力点,系统化、持续化抓好优良学风建设。”学院党委书记姚海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中就学生培养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实施班主任量化推优、设立班主任教育管理实践专项等政策保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教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科研赋能

  淬炼能源报国的“服务力”

  2023年11月,李玉星教授团队参与完成国内首次掺氢天然气管道燃爆试验,为建立掺氢天然气管道安全标准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填补了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掺氢燃爆验证试验的空白,为实现天然气长输管道掺氢输送技术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础。

  这也是学院聚焦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构建“油气储运牵引、多学科协同”发展格局取得成效的一抹缩影。学院院长刘刚表示:“学院始终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以科学家精神赋能,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壮阔征程中,用奋进之笔谱写精彩华章。”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服务教育强国、能源强国建设,制定有组织科研实施方案,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与国家管网携手推进科研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的科研生态,2024年,到位科研经费创新高超8000万元,在二氧化碳及氢能管道输送、天然气管道输送、海洋油气多相流输送及液化储运技术等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学术成果,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

  师生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围绕中心工作设立党建创新项目,推动与校外党组织联建共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获评学校“定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建筑系教授邓庆尧做客央视《焦点访谈》,聚焦青岛等多个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建设进展情况,以科研服务成果惠及百姓民生。

  未来,学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凝心聚力培育时代新人,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建设油气储运工程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成为能源转型新增长点”的目标持续激活新动能。(周辉 姚海田 郑健)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8淬炼“四力” 激活“一融双高”新动能 周辉 姚海田 郑健2025-07-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2 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