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职教周刊·院校实践
2025-07-01 星期二
多元协同育匠才 “双轨”并行谱新篇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职业技术学校协同育人和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多年来,福建省厦门市翔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翔安职校”)在“坚持质量立校,促进多元成才,立足区域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指引下,用心引导学生“走适合的道路,拼更好的未来”。翔安职校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多元协同、双轨并行”育人之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建强校”的深刻内涵,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谱写职业教育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破茧成蝶

  在变革中书写职教新篇

  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办的同安第十五中学(后更名为厦门市马巷中学),因诸多客观因素制约,办学条件与成效一度滞后,2014年甚至停止招生。面对困境,学校领导班子痛定思痛,坚持“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理念,致力于改革创新。2015年,学校发展迎来重大转机,挂牌成为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翔安分校。以此为契机,学校立足翔安区作为厦门市“岛外大发展”主战场的区位特点,围绕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开启了一场深刻的育人模式变革。

  党旗飘扬

  构筑红色育人新高地

  学校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将高质量党建作为引领发展的根本保证。党支部把党小组建在年级,安排党员担任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保证“班班有党员”,做好政治引领;做好“双培养”,各专业部或教研组都有党员骨干教师,带头做好专业引领;设立党员先锋岗,让党旗飘扬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角落。同时,党支部着力构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生动局面。

  健全组织体系,激发团建活力。学校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团建赋能”工作体系,完善“党支部指导—团委落实—团支部执行”三级联动责任机制,实现党团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团员教育管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头脑,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并将其融入业余党校、主题团课、知识竞赛等常态化学习体系,引导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创新实践载体,服务中心大局。学校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指导团组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微光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技能竞赛等作为锤炼青年品格、服务社会发展的平台。推动团建工作与专业教学、技能培养、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砥砺担当。

  精耕细作

  打造管理育人新生态

  翔安职校以“严管厚爱、强基固本”为理念,构建起一套涵盖学生、教师与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治理体系。

  以学生为本,夯实成长根基。学校将规范管理作为育人基础工程,多措并举培根铸魂。一是强化职业礼仪熏陶,将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规范融入专业教学与日常养成,通过情景模拟、主题实践等方式,塑造学生良好职业风范。二是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设立自主管理岗位,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治理,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育主人翁意识。三是严肃学风纪律建设,实施全过程学业精细化管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与学业预警机制,营造勤学善思、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以教师为要,锻造精良师资。学校建成覆盖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学生学情动态精准分析,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创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积极推动教师团队将“岗课赛证”融通,倒逼教育教学内容与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明确教师在立德树人、教学科研、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核心职责与发展目标,定期对教师履职情况进行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优,锻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汐学潮训”

  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

  翔安职校结合办学实际及丰富的育人资源,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汐学潮训”为代表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有效激发了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校企双方的局限,将合作视域拓展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乃至乡村社区等,构建起一个多主体协同联动的育人共同体。在此框架下,学校聚焦专业理论的系统讲授与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企业作为真实生产环境的提供者,承担岗位实训与技术应用的教学任务;其他协同单位则在资源融通、技术研发、文化浸润等方面各展所长,形成育人合力。

  “汐学潮训”是该模式的核心机制。它巧妙地将人才培养周期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淡旺季”及地方特色农产品上市的“农时”规律紧密结合。“汐学”是指在企业生产淡季或农事活动的间歇期,引导学生回归校园,集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潮训”则是指在企业生产旺季或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奔赴厦门海铂物流有限公司、厦门宝龙铂尔曼大酒店等合作企业,或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真实项目运作与岗位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有效破解了产教“两张皮”的问题,促成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精准对接,使学生真正成为“准职业人”,为后续的“双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轨”并行

  构筑成才“立交桥”

  翔安职校着力构建“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通道,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一是高质量就业。通过“汐学潮训”,学生在校期间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后可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学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每年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吸引近百家企业参与,与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厦门翔安悦华酒店、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分公司等2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未升学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形成了“招生入口畅、毕业出口旺”的良性局面。

  二是多元化升学。为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学校大力推进职教高考和“3+2”中高职贯通培养。通过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紧密合作,开设多个“3+2”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为学生打通了“中职—高职—本科”的上升通道。近年来,学校学生职教高考成绩优异,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成效。

  2024年,翔安职校获批开展厦门市综合高中班试点任务。综合高中班学生入学后全部注册为中职学校的普通高中学籍,学生可在高一下学期期末前申请转为中职学籍。学校为此量身打造“职普融通”的课程体系,既帮助学生夯实文化基础,又融入职业技能教育,真正实现了“升学有优势、就业有本领”的双重目标。

  三方聚力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翔安职校深知,职业教育不仅要服务城市产业,更要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担当。学校立足翔安区独具特色的“山、海、田、厝”资源禀赋,积极探索“校企村”协同联动,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学校创新实施专业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与翔安区大帽山、锄山村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翔安区澳头社区的休闲渔业,翔安区大宅社区的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以及翔安区黄厝村等地的古厝活化与艺术乡建项目进行精准对接。通过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设立乡村振兴服务站等形式,将课堂搬到乡村,将专业融入实践。常态化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农户提供直播带货支持、建筑类专业学生参与民居改造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开发乡村旅游线路,使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培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双赢”。

  在此基础上,学校组建了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构成的“翔来讲”宣讲团,深入村社,为当地村民、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青年等提供政策解读、职业技能培训、电商运营、农产品品牌策划、民宿设计与管理等多元化培训服务,累计培训逾千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

  赓续文脉

  激活文化育人新动能

  翔安职校除了锤炼学生的专业素养,还注重以“艺术+”为引擎,将地方红色文化与优秀乡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意识。

  学校充分挖掘翔安的红色资源,构建了“课程教学+专业实践”的红色育人体系。通过将红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组织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创作红色宣传片、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绘制红色研学地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开发红色旅游线路等特色实践,实现红色基因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积极拥抱翔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建立“陈东铸大师工作室”等研习平台,系统引入拍胸舞、漆线雕、农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工艺美术、建筑装饰技术等专业的师生将目光聚焦于具有闽台文化特色的“风狮爷”、红砖古厝等乡土文化元素,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开发出一系列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和设计方案。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经过近10年的砥砺深耕,翔安职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实现全面跃升,先后获得教育部门国防教育特色校、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翔职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蜕变,更在厦门市、福建省乃至全国职教领域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引领效应。学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经验吸引了多所职业院校来校考察学习、交流互鉴,学校的办学成果也多次被主流媒体深入报道。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厦门市翔安职业技术学校正以党建领航下的多元协同为舵,以产教融合为帆,继续探索实践,乘风破浪、奋楫前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简顺展 郑清爽 蔡小妹)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院校实践 06多元协同育匠才 “双轨”并行谱新篇 简顺展 郑清爽 蔡小妹2025-07-01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职业技术学校协同育人和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 2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