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立足新起点,将党建作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创新推出“红色文化+”多维度融合模式,让红色文化在教学实践、科研创新、学生管理、服务地方等多个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奏响了一曲激昂奋进的发展乐章,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音润心灵”:“红色文化+教学实践”铸就党建特色品牌 在教学实践领域,学院以“音润心灵”为主线,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音乐专业课程,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学院重点突出课程思政,依托专业特色,巧妙地将红色音乐元素融入音乐专业课程,通过开设红色音乐文化课程、举办美育讲座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增强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学院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红色文化题材音乐作品。学院教授根据邓恩铭同志的诗词创作了合唱组曲《卅一年华之歌》,并在1532文化产业园举办了沉浸式音乐党课,赢得了广泛赞誉,获得了2024年山东省高校“我来讲党课”三等奖。这不仅是音乐党课的优秀案例,也是课程思政的生动样本,更是潍坊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成功尝试,增强了潍坊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学院对传承红色文化的一次次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以来,1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入选潍坊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课程入选潍坊学院首批智慧课程建设项目,1门课程入选潍坊学院优秀教学团队项目。 “乐章共鸣”:“红色文化+科研创新”促进党建科研双提升 在科研领域,学院以“乐章共鸣”为桥梁,将红色文化与科研工作紧密融合,推动党建与科研工作的互促共进。学院整合优质研究资源,深入挖掘红色音乐、舞蹈的价值与内涵,成立了潍坊红色文化研究团队。学院依托团队研究成果,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相关科研项目,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在高水平党建引领下,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以来,学院围绕音乐类红色文化研究方向,成功获立2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教育部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一般项目、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课题、1项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5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舞动青春”:“红色文化+‘三全育人’”强化党建引领实效 在“三全育人”方面,学院以“舞动青春”为支点,将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的各个环节,助力党建引领取得实效。学院注重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工作,构建了“融入化、制度化、体系化”的教育矩阵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在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如走进庄龙甲故居、1532文化产业园等现场教学基地,学生在青春的舞步中深刻诠释了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学院精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24年以来,31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3人获得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三等奖,12人在山东省第九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中获奖。1人获得山东省普通高校省政府部门奖学金,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干部,2人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学院在创新创业领域也取得了突破,首获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铜奖。 “蹈扬正气”:“红色文化+服务地方”助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 在服务地方方面,学院以“蹈扬正气”为使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红色文化主题的音乐演出、舞蹈展演等活动,为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场所提供高质量的音乐艺术服务与支持。 学院深入基层开展红色音乐文化普及活动,提升公众对红色文化及地方优秀文化的认识与了解程度。同时,学院主动对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举办音乐会、舞蹈展演等活动推动学院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2024年以来,学院师生共承办、协办各类演出与比赛活动30余场次,收到市级以上表扬信3封。连续两年参与由潍坊市政府部门主办的大型人文情景晚会《何以潍坊》,在活动中,学院师生以精湛的技艺与饱满的热情为晚会奉献了精彩的舞蹈表演,赢得了国内外嘉宾及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与积极评价。 潍坊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通过打造“红色文化+”多维度融合模式,以“音、乐、舞、蹈”四字统领各项工作,学院在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积极进展。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拓展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与范围,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更大贡献。 (刘希美 刘江虹 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