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 星期二
矢志一流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西南大学高质量发展实录

  过去5年,西南大学把准历史方位,抢抓发展机遇,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和“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矢志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砥砺前行。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更加有力,改革发展取得全新突破……西南大学在奋进新征程的嘹亮号角下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南大学“辨识度”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高擎党旗,领航定向,汇聚高质量发展力量

  党旗在学校高高飘扬,使学校改革发展之路更加光明宽广,砥砺奋进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西南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建立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续深化以党建引领“一融双高”的“西大实践”。

  学校扎实推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创新十大行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不断健全思政课程体系。“时代先声”“西小理”等理论宣讲品牌愈发响亮……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学校强力推进“红岩先锋”基层党组织“五高”建设计划,引导学校基层党组织聚力形成“高站位使命愿景、高标准战斗堡垒、高效能工作机制、高素质党员队伍、高水平发展成果”。获批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7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严管厚爱”激励干部作为担当……高质量发展的战斗堡垒、先锋队伍更加牢固坚强。

  学校以真担当、实行动推进教育部门党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地见效,推动党的纪律建设、作风建设走深走实,40余件廉洁文化作品被相关部门采用或推广,学校坚持将严的基调贯彻始终,让风清气正的氛围萦绕校园。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团结集聚各方力量,让党旗所指成为师生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个人获得全国荣誉表彰23项,1人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大统战工作格局成效不断凸显;获评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西小兰”青年志愿者在校内外焕发青春活力,党建带团建“香樟工程”硕果累累;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五老”作用持续发挥;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小家顺利落成,教职工幸福感不断提升;新增国家科普基地2个,科协、社科联赋能更加有力。

  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是信仰,是方向,是力量。团结一心的西大人,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事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奋进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力量。

  改革创新,以质图强,彰显高水平育人担当

  “躬耕杏坛、劝课农桑”使命的召唤无比响亮。西南大学充分发挥办学优势,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务实行动中,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西大答卷”。

  高位推动学科发展,高水平育人体系建设迈出崭新步伐。学校生物学、教育学双双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3个学科领域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以一流学科为引领、基础学科为支撑、交叉学科为突破的学科创新组织生态持续健全优化。

  学校拥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种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5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实现基础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全覆盖。师范、农学特色鲜明,门类、方向丰富齐全,综合性大学学科框架优势日益彰显。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绩喜人,智慧农业学院、重庆市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等亮点纷呈。学校深化一流本科教育,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不断建强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及新师范,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2个,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16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高水平专业平台矩阵不断拓展。

  “优师计划”、“强师计划”、“国优计划”、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教育稳步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顺利推进,44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6种教材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向纵深。

  学校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建好侯光炯纪念馆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优化“聚贤工程”“英才工程”,建立“含弘人才”特设岗位,在守正创新中铸造“大国良师”——国家人才数量接近倍增,队伍结构不断优化,3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9名教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学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健全“大思政”育人格局,围绕“治理、渠道、供需、评价、队伍、场景”六个维度,构建“六维贯通”学生思政工作新模式,入选教育部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重庆)依托单位,获批教育部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13个;以“新学工”建设润心,强化“专业、学业、职业、产业、事业”“五业融通”赋能,以美育浸润启智,在关心关爱中呵护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12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名学生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获得金奖(特等奖)20余项,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斩获4金。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保持在九成以上。

  托举青春梦想,赋能成长远航。西南大学始终坚守铸魂育人初心,服务育才造士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垦培植广阔沃土,在立德树人的答卷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顶天立地,胸怀天下,谱写高效能改革篇章

  “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西南大学坚持以“立足重庆、面向西南、服务全国、放眼世界”的大视野、大胸怀,在创新突破、求实奉献中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学校以“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为牵引,勇攀科创高峰,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迈进。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匈牙利食品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顺利落成……学校自科平台不断拓展。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并启动,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获批建立……社科引擎愈发强劲。全球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世界首款柑橘、油菜液相育种芯片等历史性突破将学校推向世界科技前沿,柑橘黄龙病抗性机制研究相关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发展研究奖……学校屡获各级科技创新成果奖项,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昂首,是科技创新的广阔天空;脚下,是社会服务的广袤土地;心中,怀有为民造福的伟大志向。73项校地合作协议、63项校企合作协议、9项校校(院、所)合作协议是学校服务领域持续拓宽的鲜活例证。宜宾研究院、涪陵研究院顺利落成,与重庆32个区县、四川11个地市、60余家大中型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是学校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真实反映。90余个科技小院、专家大院、专家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忠县柑橘、丰都肉牛、石柱黄连等优势农业品牌,是学校深度赋能乡村振兴的闪耀注脚。牵头成立西部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与全国学科教育联盟,对口支援西部5所高校、3所县中托管帮扶项目学校工作,推动附属中小学、实验幼儿园提能增质,是学校多维度助力教育腾飞的切实行动。

  不仅如此,放眼世界,西南大学更以全球视野积极布局国际合作网络,与遍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3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携手,共筑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托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澜湄合作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以及各类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向世界贡献“西大智慧”、发出“西大声音”。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时代发展同向而行。在巴渝大地这片热土上,西南大学正生动谱写着一曲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动人乐章。

  扬帆起航,乘势而上。在新的征程上,西南大学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更加坚定的逐梦步伐,抖擞一新再出发,在与时代浪潮并肩前行中,展现全新的“西大速度”!

  (雷四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0矢志一流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雷四维2025-05-20 ——西南大学高质量发展实录 2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