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星期三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多维发力 打造“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社会科学基础部和思政理论教研部,2017年5月4日,学校发文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独立设置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深入挖掘并创造性转化红色基因,系统构建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核心的价值引领体系,精心打造出“真理的味道·感知浙江”“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

  立足红色文化,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为助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素养、强化实践本领,学院精心开展了主题为“走进绍兴城展馆,体会越味三千年”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组织40余名师生赶赴绍兴市城市展示馆,带领师生感受绍兴近3000年的厚重历史积淀,构建起跨越式的实践教学内容。在1.9万平方米的布展场地内,学生依次参观城市记忆馆、城市规划馆、城市动力馆、友城侨情区四大主题展区。珍贵的历史文物、生动的全息影像、精准的沙盘模型和前沿的互动体验,让学生在掌握绍兴人文历史的同时,了解绍兴城市规划愿景,主动担当绍兴城市科学发展的社会责任。

  此外,学院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专题,开展“瞻先贤、学廉政”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绍兴名人馆,系统了解绍兴名人文化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让学生深刻感悟历代先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学生在浙江省首个地市清廉馆——绍兴清廉馆“对话”范仲淹、王阳明等清官廉吏,从廉政典故中汲取精神养分,在润物无声中筑牢崇廉尚洁的思想根基。这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有效培养了新时代青年“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价值追求。

  依托资源优势,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高端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育人模式。通过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信息技术赋能有机结合,使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同向同行,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以“智”提“质”。

  绍兴“芯空间”是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基地。立足这一资源优势,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前往绍兴“芯空间”开展科技研学活动。师生系统考察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生态,重点调研了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进程。通过专家讲解和产线观摩,深度探索“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路径,感受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同时,学院鼓励学生深入浙江大学实验室,“零距离”接触国际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与装备。通过亲眼看到芯片制造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直观感受芯片制造领域高精尖设备的科技魅力,坚定学生以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理想信念。

  发挥理论优势,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学院充分发挥理论优势,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服务社会的有机融合,让基层群众更生动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学院带领学生赴绍兴市越城区的东鉴湖桃花岛开展“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主题研学活动,通过考察“乡村侨舍”文旅融合示范项目,让学生切身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到文化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新时代青年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的责任担当。

  同时,学院号召师生前往绍兴市越城区云松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调研,通过“访农户、访产业、访文化,研发展现状、研瓶颈问题、研振兴路径”“三访三研”实践路径,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庭和产业基地,与干部进行面对面交流。这种实践育人模式有效培育了青年学子“知农爱农”的深厚情怀。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真理的味道·感知浙江”“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有力推动了红色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学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新理念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力量。

  (赵海峰 史丽琴 于黎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8多维发力 打造“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 赵海峰 史丽琴 于黎佳2025-05-14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