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星期三
五心育人·三全强基·四维育才
——桂林理工大学土建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桂林理工大学聚焦国家建筑行业向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始终高度重视土建类“新”人才的培养。校院两级坚持“思政引领、竞赛赋能、产教融合”,实施“五心(红心、匠心、强心、仁心、润心)育人”工程,“三全(全员参与、全程赋能、全面协调)竞赛培优”工程,“四维(产业学院、行业企业、科研团队、创新社团)实践育才”工程,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五心育人”厚植家国情怀

  学校始终坚持“育才先育人,育人先铸魂”,着力打造“五心育人”工程,不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涵养道德品质。一是实施“红心”养德铸魂工程:打造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研究生党支部创新示范工程、本科生党支部“学风领航”引领工程,创建“红烛先锋”党建品牌,发挥党员模范示范作用。二是实施“匠心”启智固本工程:聚焦“智能建造”新课程和新教材建设,建设具有广西和桂林地方特色工程案例,打造“思政名师+思政金课”思政育人模式。三是实施“强心”健体赋能工程:打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金课”,建成“阳光驿站”心理工作室,开展“土建砼心”助成长等心理健康特色活动;设立各类爱心基金,保障学生“从进校资助到毕业帮扶”资助工作闭环。四是实施“仁心”尚美浸润工程:创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等红色网络文化特色品牌,开展“砼话有约”等线下文化活动,构筑线上—线下学生精神家园。五是实施“润心”乐劳淬炼工程:开展“三下乡”“丈量乡村”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肯吃苦、懂基层、有本领的职业素养。

  “三全竞赛培优”激发创新能力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实施“三全竞赛培优”工程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一是全员参与:打造“土建砼话”竞赛体系,形成“一班级一特色、一团队一主题、一社团一品牌”,开创“学生人人参与竞赛、老师人人指导竞赛”赛教融合良好局面。二是全程赋能:进行“院赛→校赛→区赛→国赛”全过程跟踪,制定“项目—团队—导师”动态重组机制,形成“院赛与校赛普惠、区赛与国赛培优”以赛促教良好氛围。三是全面协调:实施“金点子”计划,打造竞赛优秀项目“蓄水池”,建立服务竞赛的院内科研平台共享机制,统筹学院教学班级、科研团队、创新社团、科研平台的软硬件资源,协调校内相关有利资源,形成“院内一盘棋、校内一条心”以赛促教的良好发展生态。

  “四维实践育才”补齐实践短板

  学校高度关注土建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施“四维实践育才”工程,为学生的实践和实训提供平台。一是产业学院搭台:建成“先进建材与智慧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广西首批),申报获批“低碳建材与智能建造”中国东盟创新学院(广西首批仅10个),打造“漓江讲坛”学术品牌,构建“政府部门—高校—企业”共融的人才联合培养平台。二是行业企业合作:与60余家区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实训和实践合作教学基地,年均邀请20余位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升级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指导毕业设计和硕士答辩,着力打造“双能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科研团队赋能:建立优秀本科生进高水平科研团队遴选机制,树立“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早做项目”的“三早”原则,让优秀学生“人人有项目做、人人有导师带”。四是创新社团推动:激发学生社团内生动力,依托“土建砼话”平台,积极组织创新论坛、创新创业沙龙等活动,形成“传、帮、带”的良好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以上举措,桂林理工大学土木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十余年,约半数学生留在广西和边疆地区工作,“肯吃苦,能干事”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对桂工土建学子的广泛评价。累计获得国家及自治区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000余项,毕业生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本科生读研率逐年提升,且半数赴985/211高校深造,并获得了研究生导师的高度好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同样推动了学校土木类专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拥有土建类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和1个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工程管理),新增广西首个智能建造专业,建成广西首批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先进建材与智慧建造),获批广西首批中国—东盟创新学院(低碳建材与智能建造)。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并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实现了土木工程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人才培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于晓辉 钱凯 曾榕 李治)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8五心育人·三全强基·四维育才 于晓辉 钱凯 曾榕 李治2025-05-14 ——桂林理工大学土建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