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星期一
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深化新工科建设 重塑土建类专业形态

  当前,我国土建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提速。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采用“一主线三维度”的系统化改革路径,以“问题诊断与理论建构—实证研究与验证—效果评估与理论升华”为研究主线,重点推进“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建立、专业结构布局重塑、专业数字化再生”三大改革,构建了“产业升级与地方需求—专业重塑与再生—复合型人才输出”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模式,最终实现“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以行业变革和产业升级为导向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学院构建土建类专业动态调整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产业升级与行业变革、地方需求、专业定位与特色、办学条件、招生与就业情况”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17个观测点,专业评估重在评估专业与地方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的专业综合评价模型,科学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融合,评价步骤明确,评判规则简单,可操作性强。以评价结论为基础,建立了土建类专业“评估—预警—调整—优化”动态调整优化机制,确保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同步,对学院各专业实施量化评估与综合排名,为专业结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每年按指标对专业量化评分,连续两年分数最低的专业,采取缩减招生、停招或转型改造措施;分数排名前两名的专业,给予资源倾斜。系统分析专业调整方向,新设置的本科专业主动对接区域重点发展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增设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学院结合岳阳历史文化名城对建筑遗产保护人才的需求,2015年,开设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特色专业;2019年,工程管理、城乡规划专业停止招生,并于2021年进行专业撤销;近年来,洞庭湖区基层水利人才短缺,学院抢抓机遇并牢记“守护一江碧水”的使命,于2021年开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并受湖南省水利部门委托实施特岗招生和培养;2023年,校校合作开设“楚怡工匠计划”水利水电工程试点本科专业。

  以地方需求和行业转型为契机

  重塑专业结构布局

  为适应地方需求和建筑行业转型趋势,学院对现有的本科专业实施专业结构布局重塑。将撤销的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植入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通过“工程技术+管理经济”的交叉融合,形成面向现代建筑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将撤销的城乡规划专业核心内容融入建筑学课程体系,开设“城市更新设计导论”“建筑设计(城市更新与乡村更新)”等特色课程。目前形成了以设计为主和以施工管理为主的两大核心专业群,以设计为主的专业群主要包括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以施工管理为主的专业群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现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相继完成教育部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湖南省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以新工科建设为路径

  实现传统专业数字化再生

  学院从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分化出“智能建造”“绿色土木工程”等方向;建筑学专业融合数字技术,开设“数字建筑学”微专业;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开设“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微专业。开发湖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增设“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数字化核心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建湖南省智能建造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训中心、低碳建筑研究院、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岳阳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以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等数字化学科竞赛、数字化教学竞赛为牵引,全面提升师生的数字化建造能力。近5年,学生获数字化学科竞赛国家级别奖励100余项、省级奖励200余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教师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等,培养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岳阳市高层次人才等省市级人才称号30余人次,传统专业得以数字化再生。

  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积极面对新时代土建行业转型挑战,深化新工科建设,构建并实现了以产业升级、行业变革、地方发展为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形成了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重塑模式,为传统土建类专业数字化改造提供了系统性方法,为地方高校培育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全要素解决方案。(童小龙)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11深化新工科建设 重塑土建类专业形态 童小龙2025-05-12 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 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