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青年街幼儿园始建于1935年,是四川省首批示范性幼儿园,宜宾市一级幼儿园,各级幼教课程改革、师资培训、项目实践基地园。幼儿园先后承办了全国学前教育立法调研座谈会、第五届全国教师培训机构发展研讨会及四川省、宜宾市幼儿园各类现场研讨活动,先后独立举办了三届学术周活动。 九十载风雨兼程,这所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省级示范园,始终以教育者的自觉回应时代命题。从“尚自然,崇艺术”的朴素理念到“从美出发抵达美”的育人追求,幼儿园尝试把烟火气里的生活、九十载办学历史,以及孔子“始于美育,终于美育”的育人观有机融合,引领幼儿过一种“从美出发抵达美”的幼儿园生活。 在烟火气中厚植美的基因 光阴的斑驳里,幼儿园教育前辈们的身影铭记于泛黄的老照片上。青砖木楼前,礼堂舞台上,她们为幼儿戴上亲手缝制的头饰,用手风琴伴着他们欢快歌唱。木偶剧、童话剧、运动会、牧野郊游……她们始终用美丰盈着幼儿的童年幻想,灌溉着他们的精神家园。 从20世纪80年代的“小天鹅”艺术团到新世纪的“青芽儿”艺术社团,再到如今的儿童艺术中心,幼儿园始终坚持儿童本位,理解儿童眼中的生活意义和艺术情趣。创设木玩、线玩、铁玩、制香等多个材料区,开设国画、合唱、古筝、刺绣等24个小社团,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表达所知、所想、所感的美育天地,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表达对自然、对世界、对生活的热爱。 在思辨与创造中滋养美的生长 当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成为幼儿的日常习惯时,幼儿园进一步反思追问:如何让美与思维相互滋养?幼儿园聚焦美的深度转化,让感性的审美体验与理性的思维创造相生相长,使美不仅触动幼儿心灵,更能激发他们思考,在其思维深处生根发芽。 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美的深度转化,驱动“美”与“真”的融合。各班将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学习起点,比如“如何打造小鸟餐厅”“怎样拍摄毕业电影”“那些消失的街道去哪里了”“为什么大家喜欢冠英古街”等。通过阶梯式问题链的设计,提供多元学习资源,搭建认知“脚手架”,引导幼儿经历“发散联想—假设验证—创意物化”的完整探究过程,实现审美感知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儿童视角的创造性成果。 儿童哲学为幼儿园带来思维革命,促就美与哲学的相遇。“风有形状吗?”“蚂蚁知道自己在排队吗?”“是月亮在走还是我在走?”这些充满童趣的提问,往往也是哲学家穷其一生在思考的问题。幼儿园引导幼儿观察、体验、辩论,让美成为一把打开思考之门的钥匙。当他们逐步形成对“真、善、美”的深层理解时,美就成为思维觉醒的载体。 “策展课程”催化艺术重构,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跃迁。在“美的行动者”实验艺术展上,幼儿完成从模仿到创造的成长蜕变。通过“羽毛的奇幻之旅、风的诗意探索、苹果的多重故事”等主题创作,他们将科技与艺术融合,把自己对自然的好奇、时间的感悟、童年的记忆乃至声音的视觉化呈现等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表达。 在“五育”融合中抵达美的境界 幼儿园借助美实现“五育”融合,达成“培养全面发展、追求美好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幼儿园珍视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课程价值,坚持“以‘德’扬善,秉持价值引领,体悟品格之美;以‘智’求真,培育思维气质,感受思维之美;以‘体’强身,尊重生命样态,彰显健康之美;以‘美’育心,涵养高雅志趣,表达艺术之美;以‘劳’立行,播种劳动情感,感受劳动之美”,以“蒙正课程”“求真课程”“生命课程”“萃美课程”“立行课程”为主体的园本课程日臻完善。 同时,通过家庭美育资源工作坊、家庭美育微项目、园家社美育公益行动,帮助家长成为家庭美育引导者、家园协同共建者、终身成长践行者,让“尚美”从家庭浸润至社会。“时间的孩子”儿童艺术展凝聚了全园1640名幼儿的时光探索,他们通过调查、讨论、创作、陈列,用绘画、动画、声音和创意装置展现了自己对时间的天真思考与独特表达。艺术展在宜宾冠英古街公益展出,半月展期吸引近万名观众线上线下参与,展现了园家社协同育人的美育新样态。 深耕九秩,厚植未来。幼儿园“从美出发抵达美”,既是对历史积淀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教育使命的主动应答。站在新的起点,在这片童趣盎然的沃土上,幼儿园持续播撒美的种子,让美氤氲童年的精神底色,让每一株“青芽儿”在时代的浪潮中,既葆有文化根脉的深沉力量,亦绽放出自主成长的绚丽光芒。 (秦丽菲 刘巧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