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交汇点上,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进一步丰富乡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课程内容、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以“促进乡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构建可持续服务体系”为目标,依托国家级别及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支持,历经12年深入研究,在10个省进行广泛调研,通过8年实践验证,探索出“一中心、二路径、三步骤”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为乡村学生心理健康筑牢根基。 “一中心”:以乡村学生为核心,精准锚定心理发展方向 为促进乡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锚定“一中心”,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效果评估,构建全链条精准服务体系。 “一中心”即以乡村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核心导向。学院将这一核心贯穿教育服务全过程。在需求分析阶段,学院深入乡村中小学,精准把握乡村学生因地域、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等因素产生的独特心理需求。基于精准的需求分析,学院设计了个性化服务方案,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着重培养情绪识别与表达能力,开设趣味课程;初中阶段则侧重自我认知、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探索兴趣爱好与职业方向。在效果评估方面,学院建立多维评估系统,动态调整服务方案,确保始终围绕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精准支持。 “二路径”:双轨并行,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为深入化解乡村学生心理健康难题,推动乡村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学院创新打造“二路径”模式,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双轨并行,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打造直接服务路径,下沉一线,精准帮扶。学院致力于为乡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迅速解决他们面临的现实心理问题。年均开展200场心理健康讲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建“1名专家+2名本地教师”的专业团队开展个案咨询服务,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截至目前,已累计成功干预1200余例高危个案,帮助众多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将乡村文化元素融入团体辅导活动,开展“乡村文化体验”“家庭关系工作坊”等特色项目,增强学生对地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与家庭归属感。 打造间接服务路径,长效赋能,培育发展动力。学院着眼于提升乡村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院发挥专业优势,立足高校联动,开设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定向培养乡村心理健康教师;依托“国培计划”项目定制“乡村心理健康教育实务”等模块化课程,提升在职教师专业素养。同时,学院依托资源输送平台,联合公益基金会,如香港乐群慈善基金会,为乡村学校捐赠教具、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三步骤”:闭环推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实施 为扎实推动乡村心理健康教育落地见效,学院匠心打造“三步骤”工作法,从调研诊断、实验验证到推广辐射,通过闭环推进,全面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实施。 调研诊断,精准定位心理问题。学院运用标准化心理量表,如《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对学生进行大规模测评。同时,结合田野调查,深入乡村学校、家庭,与学生、教师、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收集丰富的质性资料。在问题建模方面,学院借助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如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进行定量分析,运用NVivo进行质性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出乡村心理问题的四大类15项指标,建立起拥有10万份数据的乡村心理健康数据库,为后续的教育干预提供科学、精准的依据。 实验验证,优化教育服务模式。学院在30所实验校开展行动研究,对“二路径”服务模式进行试点应用,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服务方式,持续优化教育模式。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在课程中增加“家校协同”模块,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推广辐射,传播经验。学院通过校际合作、区域交流等方式,与衡阳、郴州等地教育部门合作,建立12个实践基地,以点带面,将实验校的成功经验在湖南省内推广,推动乡村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发展。同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手册》等,为乡村学校提供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和可操作的教育资源。 彰显特色:全面激活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活力 为全面激活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活力,学院多管齐下,从“高基融合”“双取向融合”“鱼渔兼授”等维度,探索出全方位赋能乡村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高基融合”,促进教育协同发展。学院组织专家深入乡村学校开展教学、科研指导,与中小学教师携手开展课题研究,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协助学校开展校本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咨询室,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双取向融合”,拓展心育功能边界。学院将消极心理学解决问题与积极心理学培养积极品质的取向相结合,“静观心育”课程既能帮助学生缓解心理问题,又能培养学生心理韧性、创造力等积极品质,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鱼渔兼授”,激发乡村心育内生动力。秉持“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的理念,学院专家直接为乡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解决燃眉之急;同时通过专业培养、继续教育为乡村输送专业人才,提升乡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主发展能力,激发乡村心育的内生动力。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助力乡村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服务覆盖面广泛,从衡阳辐射至湘南6个市州,建立30个示范校,累计惠及20余万名乡村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率提升60%;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显著,累计输送1000余名专职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培训3590人次,参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测评合格率从43%提升至89%,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率从18%提升至76%;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发表84篇论文,其中25篇被SSCI/SCI收录,出版6部专著,总被引频次为3252次,为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构建的“一中心、二路径、三步骤”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为乡村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创新性的变革与发展。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研究与实践,持续为乡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心理健康的阳光照亮乡村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助力乡村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唐芳贵 刘衔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