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美好少年
2025-04-24 星期四
重庆市永川区兴龙湖小学校
面向人人:创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重庆市永川区兴龙湖小学校坚持“培养真实、完整而富有个性的新时代人才”的育人目标,推动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落地落实,构建校本化课程体系和劳动任务群,构建“人人有选择”的课程体系,组织“人人能参与”的实践活动,开展“人人有成长”的星级评价,践行“人人皆可为”的育人理念,通过创新“三类课程”,发布“三张清单”,有效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打造“学校学、家中练、社会去实践”的实施路径,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体悟价值、创新实践,真切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打造“人人有选择”的三类课程,让劳动改变学习

  一是必修课培养劳动素养。根据三大领域10个任务群,建立了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学期8个单元,每个单元2个课时,小学六年学习96项劳动内容。通过劳动教育必修课,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形成正确劳动观念,理解劳动精神的丰富内涵。

  二是选修课满足个性发展。创新运用学校实践大课堂走班成果,在课后服务中,每周开设1节劳动教育选修课。先后开设了食全食美、巧手种植、陶艺、编织工艺、纸布创意、科技制作、3D打印、基础编程等传统劳动与现代劳动相结合的选修课程,每年不断修订完善,形成了“选课走班”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大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劳动学习需求。

  三是活动课程丰富实践体验。学校每年举办“童话大集市,校园小社会”职业大体验活动;适时开展采摘节,让学生在采摘樱桃、桃子、柿子等水果的基础上,分享劳动成果;每年开展“一粒米的故事”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播种、插秧、收割、晒谷、打米、做饭全过程,学习袁隆平身上的劳动精神。

  发布“人人能实践”的“三张清单”,让劳动无处不在

  根据劳动素养培养要求,发布“学校活动清单、家庭实践清单、社区体验清单”,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校劳动、家务劳动和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任务。

  一是开展学校劳动实践。坚持把教室清扫、校园保洁等班级劳动作为常态要求;成立校园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花坛整理、厕所冲洗、绿地除草、设备保洁等分组劳动,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二是注重家庭劳动实践。分年级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让学生在家庭开展劳动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参与洗马桶、整理冰箱、整理鞋柜等日常劳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成了学生劳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和受益者。孩子们通过家务劳动,进一步增强了家庭责任感。

  三是拓展社区劳动体验。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劳动实践,拓展社区公益劳动体验,在老年食堂、图书馆、公交站、绿地公园,总有他们的身影。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还对“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有了新的认识。

  推行“人人有成长”的积星评价,让劳动滋养童年

  一是重视劳动过程评价。学校从“家庭生活、校园责任、田间体验、社区奉献、职场启蒙”等内容分层分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自评、家长评、教师评和学校评活动,以过程积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

  二是坚持智能评价导向。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评价系统收集学生劳动过程资料,自动分析生成“星级+评语”的劳动评价单,图文与图表相结合的评价,增强了劳动评价的激励性和趣味性。

  三是加强结果性评价运用。根据过程评价和主题式评价,每学年认证一次“劳动好少年”。通过多样化的评价,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中获得生长。

  践行“人人皆可为”的育人理念,让劳动全面育人

  建立“劳动+”学科融合育人机制,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学融合并进,构建了“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能成长、人人皆有所获”的劳动育人新生态。

  每周开展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奉献社区志愿劳动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爱与责任”的传递;通过“袁隆平杂交水稻”试验田种植劳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弘扬劳模精神。3D打印、创客编程、巧手编织等新型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探索、创造,体验新时代劳动的乐趣,感受新型劳动智慧的魅力,让学生爱学习、勤动手、能创新。打谷子、掰玉米、采摘校园里的水果、分饭等,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得到锻炼。校园香樟树干上的编织品、樱桃林里的稻草人、校园里的千个人造鸟窝就是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学校通过劳动融合机制,让劳动教育从“少数人的舞台”变为“全体学生的成长平台”,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以“面向人人”的劳动教育实践践行“五育”并举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陈勇 王农川 先忠良)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美好少年 04面向人人:创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陈勇 王农川 先忠良2025-04-24 重庆市永川区兴龙湖小学校 2 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