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供图
|
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命名“语文”75周年,今年年初在苏州举办了“动听语文青少年诵读素养大会”。我被选为“领读者”小嘉宾,参加了这次大会。 参加这次活动,我最高兴的是见到了叶小沫奶奶。叶奶奶是叶圣陶先生的孙女,今年快80岁了,她个子不太高,微微有点儿驼背,脸上布满了岁月沧桑留下的皱纹,非常慈祥温和。她曾经是《中国少年报》的主编,也是作家、教育家。她在会上作了一个关于语文学习的讲话,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怎样学习语文,讲得非常清楚明白。 叶奶奶出版了一本书《我的爷爷叶圣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叶奶奶特意给我们小嘉宾们签名送书。她亲切地问我叫什么名字,几年级了,在哪个学校读书,爱不爱学习语文。然后,叶奶奶在书的扉页上认认真真地写下:“送给偌颜同学 叶小沫 2025.1.19 苏州。” 得到这本书,我如获至宝,高兴极了。 过去的语文课叫“国文”“国语”。现在叫“语文”,是叶圣陶先生命名的。为什么要改呢?叶奶奶在这本书里给我们作了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先生负责领导全国范围使用新教材的工作。他勤勤恳恳、夜以继日地为编好全国通用教材操劳。新中国第一套全国通用小学语文课本,就是他主持编撰的。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应该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语言称为“语”,书面语言称为“文”,口头语言包括听和说,书面语言包括读和写。使用“语文”这个名称,表明学习语文要对学生们进行的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这样就可以纠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家,只管读文章、写文章,不管口语训练的弊病。改成“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水平,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我第一次知道了“语文”课名称的来历,也进一步懂得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最重要的学科。我要好好学习语文,学会阅读,学会写作,也要锻炼好口才,将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指导教师:高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