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星期三
依托“双驱五融”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创新体育工作模式实践

  面向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发生的深刻变化,为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使体育课程结构更加系统,让体育竞赛实践体系、体育评价机制更加完善,德州学院体育学院自2018年以来,在“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以体育育人改革为突破口,锚定“培养体魄强健、身心健康的新时代大学生”目标,构建了“赛事引领内驱”“科技赋能外驱”双轮驱动,“课上和课下、线上和线下、精神素养和运动能力、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赛事参与和社会服务”五维融合的体育工作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化体教融合、强化科技支撑,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精神素养,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了终身运动习惯,为新时代高校体育育人提供了实践经验。

  “双驱”协同

  增强内驱与外驱的双重动力

  增强赛事引领体育兴趣的内驱力。体育赛事是高校体育育人的重要载体。学院坚持以赛促学,构建“周周有院赛、月月有校赛、人人皆参赛”的常态化赛事生态,形成“能赛、会赛、爱赛”的学生参赛理念。通过打造“三级贯通”的赛事平台,构建“校级品牌赛事—区域特色赛事(藤球、地掷球等省级赛事)—国家战略赛事(健身健美职业赛事等)”的梯度化赛事体系,激发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融入”,逐渐“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增强科技赋能评价改革的外驱力。科技赋能对于体育运动外驱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学院采取“数智体育”理念,引入“闪动校园”APP与大数据平台,构建“课上运动过程+课外锻炼过程+体质健康测试过程”的全流程监测体系,实施“精准测试、精准分析、精准评价”的“三精准”管理,推进“运动时长纳入课程成绩、体育参赛纳入奖优评定、体质健康测试纳入毕业要求”的“三纳入”政策,实现“促运动、精测试”。

  “五融”联动

  形成多维融合的育人生态

  课上和课下融合。课上和课下的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时空限制,还能延续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增强体育育人的实效性。基于此,学院逐步构建“四平台联动”的“大体育”融合体系:一是构建课堂教学平台,开设“舞龙舞狮”“匹克球”“八极拳”等20余门特色课程,覆盖“传统体育”“时尚项目”“地域非遗”“国防教育”等六大模块,形成“运动项目超市”;二是构建课外社团平台,成立30余个体育俱乐部和社团,如地掷球协会、武术协会、射击俱乐部等,帮助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三是构建赛事实践平台,依托“春有运动会、夏有传统赛、秋有足球联赛、冬有越野赛”的四季赛事体系,年均举办校内外赛事30余场;四是构建社会服务平台,组织学生参与中国藤球协会训练基地运营、德州市体育非遗传承实践等,年均社会服务超2000人次。通过全周期培养链条,学生“乐于运动、勤于锻炼、勇于参赛”的终身运动习惯逐步养成。

  线上和线下融合。线上和线下融合不仅能丰富教学资源与模式,还能增强师生互动,有助于实现精准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依托“长江雨课堂”平台,开发线上理论课程与虚拟技能训练模块,涵盖运动损伤预防、体育心理学等主题,增设互动社区和在线讨论模块,增加700余道体育健康知识习题,实现“学—练—测”线上闭环。学院积极开展线下实践,通过“闪动校园”APP联动,学生日常锻炼数据实时同步至课程系统,基于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生成个性化运动处方,结合大数据分析形成“线上打卡—线下实践—实时反馈”的激励机制。

  精神素养和运动能力融合。学院坚持精神素养内化和运动能力提升双向发展,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体育育人全过程,构建“以体强心、以体育德、以体促思”的育人闭环。一是挖掘运动项目文化、德州市体育产业文化、德州市体育非遗文化等,持续构建体育文化精神图谱,逐步实现了“思政融课程、思政融活动、思政融赛事”;二是开展“体育+节庆”主题活动,如“国庆红色运动会”“消防主题趣味运动会”等,年均举办活动20余场;三是建立六类思政素材库,包括体育名人故事、赛事经典案例等,通过课堂渗透、赛事宣讲、社团活动实现立体化思政教育。

  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融合。面向新时代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多方面需求,学院多措并举,推动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融合。一是打造“运动项目超市”,增设“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等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建立四类教学资源库,包括技能示范视频、健康知识案例、社会健康实践项目、体育思政案例库;三是实施“体质健康帮扶计划”,通过大数据筛查体能薄弱学生,由体育名师工作室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基于体育育人多维供给,发挥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互补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赛事参与和社会服务融合。赛事参与和社会服务的融合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与社会的协同育人,深化体教融合。学院结合校内体育赛事、不定期省市级体育赛事以及春夏秋冬的四季赛事,培养学生组织赛事、执裁赛事、服务赛事的能力;运用赛事参与经验,服务中国藤球协会训练基地、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德州市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联盟等社会平台,让学生在“校内外体育赛事+体育志愿服务+体育社会服务”中“动”起来。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通过系统构建“双驱五融”体育工作模式,有效重塑体育育人理念体系、构建全方位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创建全周期体育育人过程、塑造全过程体育评价体系。在“4年不断线”的体育育人过程中,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实现了育人理念“潮”起来、育人内容“全”起来、育人平台“多”起来、学生身体“动”起来、育人效果“实”起来。未来,学院将继续围绕“健体铸魂、终身体育”的育人主线,以“大体育”理念推动“大健康”,深化体教融合、强化数智赋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实践经验。

  (戎杰 李春光 司红深 常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依托“双驱五融”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 戎杰 李春光 司红深 常琳2025-04-23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创新体育工作模式实践 2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