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学科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动力。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诺德实验学校以“让平凡生命绚丽绽放”为校训,激励师生在教学工作和生活学习中砥砺意志品质,增长知识能力,致力于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学校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立足数学学科逻辑性强、内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秉承创新变革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契合学生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思考动手能力 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强化知识应用。学校坚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场景,推动数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度,让学生在实际动手中巩固学习内容。为此,学校为学生精心打造寒假作业清单,创新作业布置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例如,布置“吉蛇点数大比拼”“瑞蛇图形大发现”“花蛇时间小探索”等主题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下,充分利用家中的物品获取数学知识,既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育,也实现了亲子之间的有效互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认知。同时,学校依据不同年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布置了递进式的数学作业任务,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来延伸数学课堂教学阵地,让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此外,数学教师还在课堂中采用关卡设置的方式,深入挖掘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准备“探秘星球”“运用数学”“举一反三”关卡,其中“运用数学”关卡为学生展现各种使用人民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应用中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做好数学教学引路人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及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尚未成熟的特点,学校数学教师在全面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真正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学校引导数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学校举行“半天无课日”教研展示活动,让教师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进行智慧的碰撞,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聚焦“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创新实践”展开研讨,以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探讨为主要内容,在经验分享中获得新感受,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性元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此次教研展示更是一种数学教学的创新探索,是提升教学成效的有力之举,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此外,学校还特邀章丘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小学教学教研室工作人员入校,对课堂教学、课后教研及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评价与指导,推动了学校数学等学科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巩固与拓展学校生态课堂教学成效。 以赛促学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赛促学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达到启智润心目标的创新之举。学校通过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条理性。学校公开举办章丘区第二届小学数学数独比赛校级选拔赛,鼓励各年级学生积极参与竞赛,通过数独比赛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在思考中培养逻辑思维,在竞赛中收获知识与自信,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此外,学校还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举行数学口算比赛,年级数学备课组科学合理地编制具有基础性、灵活性与科学性的比赛试题,监督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赛,旨在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展现了学生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同时也培养学生细致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开展了线上“数学讲题”比赛,在各班级数学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讲题流程、讲题内容、讲题中的形象展现和讲题串联词准备等。在此过程中,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和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启发式、激励式的教学模式达到益智的效果。 采用情境教学法 实现启发式教学转化 小学数学涉及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等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复杂,因此学校数学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研究启发式教学的创新用法,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而确保小学数学教学成效的提升。学校开展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为数学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平台支撑。在现场展示中,教师以情境为依托,为学生创设广告行李箱这一现实情境,让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形成初步认知。同时,教师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思考一张A4纸、一滴水、空气是否有体积,并通过纸张积累、水滴汇聚、气球收集空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体积的具体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自主测量积木、教室的体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体积的认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索数学规律、多维透彻理解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情境教学法有效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未来,学校将持续关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立足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多措并举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以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素养,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蔡秀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