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职教周刊·教改探索
2025-04-15 星期二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焕发人文之光

  中职语文教学要完成从“教学”到“教育”的蜕变,在提升课程教学内容人文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学的科学性、技术性、人文性、艺术性、创新性

  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将语文教学从单纯的语言训练拓展到文化传承、思维培养、人格塑造的层面,培养德技并修的时代新人

  在职业教育深化“五金”建设的今天,中职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挑战,比如一些学校将语文课程简单地定位为“工具课”,片面强调其服务于专业学习的实用性;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语文教学变成了字词句的机械训练和应试技巧的反复操练,失去了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等。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但在现实中却常囿于“重技能,轻文化”的刻板观念而致人文精神失落,育人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定位,在坚持工具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性的培养,让语文课堂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

  重塑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教育,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三大属性”,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语文教学来实现。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明,培养审美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些素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人文素养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如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专业技能,更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因此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能帮助学生在职场中更好地沟通交流、解决问题,提升职业竞争力。

  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德技并修的时代新人。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能帮学生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品质对于学生的人格完善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技术人才,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工作意义,还能在职业发展中走得更远。从国际视野来看,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都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比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的技术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强调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等,这些成功经验都值得借鉴。

  重构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首要任务。要站在文明传播、文化传承、文学化人的广阔视域中,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培养“人”的最终目标。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感情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要引导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念,将语文教学从单纯的语言训练拓展到文化传承、思维培养、人格塑造的层面。要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过程。其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可在保留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适当引入当代优秀作品,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也可结合专业特点,选择相关领域的优秀作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提升课程教学内容人文性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教学的科学性、技术性、人文性、艺术性、创新性,可借助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也可借助虚拟仿真系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其学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并主动发现那些散发着教育魅力的人文素材和思政元素。此外,对于作文教学,在关注“技巧”的同时,应尽量进行生活化选题命题,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培养其人文情怀和思辨意识。

  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伴随着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的蜕变,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成为必然之势。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调节、激励功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阅读量、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学科思维、人文情怀等都纳入评价范围。要关注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完善综合评价,采用成长档案袋、作品集等方式,全面记录和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引导其形成道德判断力和人文观照力。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只有将人文精神融入语文教学全过程,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职语文教学焕发人文之光,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使命,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作者系山东省日照师范学校副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教改探索 06中职语文教学如何焕发人文之光 王义朋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