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南山附校”)由北京师范大学与深圳市南山区携手打造,自2000年创办以来,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小学优质稳健、初中做大做强、高中做精做优”的目标,践行“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在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破局 人才贯通培养 开拓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如何实现各学段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北师大南山附校以“真教育、育真人”为追求,以“衔接教育,贯通培养”为抓手,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顶层设计,绘制发展蓝图。学校深知,要实现贯通培养的宏伟目标,清晰的规划与有力的领导是关键。学校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成立了一体化长贯通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精心构建全链条工作机制,从小学的启蒙奠基,到初中的成长进阶,再到高中的冲刺腾飞,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同时,制定《“一体化长贯通人才培养”项目基地校实施方案》,实行“条·块结合”的校级管理模式和“四统一、四独立”的中层管理机制,凭借着卓越的顶层设计与不懈的努力,学校成功跻身北京师范大学“一体化长贯通人才培养”项目基地校行列(全国仅9所)。 科研赋能,深化教育实践。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北师大南山附校立足各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将科研的种子深植于贯通培养的土壤中。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组成科研团队,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广东省“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衔接的行动研究”、中央教科院“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四分段’贯通培养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顺利结题,获得该领域成果一等奖,这些科研成果如同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学校的教育之路,也显示出学校在科研引领下取得的丰硕成果。 课程创新,筑牢成长根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为打破学段壁垒,学校以创新素养培育为导向,全方位推进课程改革。开发出从小学到高中全链条、全过程的“三通”(学段贯通、学科贯通、学域贯通)衔接课程,并从学科课程、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学法指导、教师教研等多领域多维度进行优化,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 蝶变 开发学生发展项目 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每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无限的潜力和独特的发展需求。北师大南山附校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聚焦学生多元发展,以丰富多样的育人项目为画笔,描绘出学生成长的绚丽画卷,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新路径。 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北师大南山附校坚持“五育”并举,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借势借力北师大向学校输送优秀管理经验及权威教科研成果的东风,设置了五大门类的北师大资源课程——“五育”并举课程群,包括由北京师范大学傅伯杰院士做总顾问的“文理融通、科创引领”课程群,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教授做总顾问的人文资源课程群,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吴洪建博士引领的生涯发展课程群,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引领的艺术课程群,以及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原院长毛振明教授引领的体育健康课程群,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个性发展,绽放多元光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渴望在适合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学校创造一切条件,开放一切资源,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站在教育舞台的中央。因此,学校构建了“特色活动—特色课程—特色队伍”三位一体的特色化发展路径。 在科创活动的舞台上,每年定期举办的青少年人工智能脑科学创新实践活动、纪念钱学森诞辰科技周、科技运动会等精彩纷呈。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科学思维与研究能力,一批又一批的科创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特色课程方面,学校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多学科内容,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群。“问天—巡地—探海”将地理知识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诗词歌赋、传统技艺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筑基—登峰—造极”课程,为不同学科特长的学生提供进阶通道。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需求,学校依托弘毅书院、木铎书院、钱学森书院等六个书院,同时匹配寻根追梦课程、强基课程等特色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方案,让学生在特色队伍中找到归属感,激发内在潜力,实现个性化成长。 终身发展,构筑未来基石。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更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北师大南山附校以培养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和能力为目标,打造十二年一站式教育链。 通过开设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初衔接、初高衔接的关键阶段,学校编写了《行为世范》《士当弘毅》等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贴心的指导与帮助。在生涯教育方面,开发“放飞梦想”“千帆竞发”等课程,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明确目标,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好充分准备。 续航 提供优质师资培训 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学校积极构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学校进步”的共同体,涵养“人际关系简约,师生关系和美,干群关系和谐”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北师大南山附校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先天优势”,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价值追求,全力打造优质师资培训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研项目,助力专业成长。学校积极承担北京师范大学各项教育研究实验,为教师搭建科研的广阔平台。每学期邀请北师大基础教育科研专家驻校一线,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项目、课题研究等工作。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教师们的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贯通培养”课题在国家项目“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2.0”中立项,“五四分段”课题入选北京师范大学“凝智计划”,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这些成绩见证了教师们在科研道路上的成长与进步。 梯级培训,推动进阶发展。学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制定了教师成长“一、三、五、七、十”工程和《“励耘四道”教师成长系列方案》,开展一系列梯级培训项目。“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骨干名师的高阶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学水平;毕业年级教师的定期轮训,促进提高教学质量;“领航教师”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滋兰树蕙”干部培训项目等,从不同层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支持,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梯级一体化发展。 专家指导,加速学术进步。每年约有30位来自各专业领域的专家来校,带来前沿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成果,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指导项目开展。在专家的引领下,教师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学术水平,实现快速发展。 专题教研,夯实专业基础。学校常态化开展“大学—附校·学科共同体”每周线上教研,积极参与深圳市、南山区各科目常规教研。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学校承办高级别教师研修活动,引入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资源,促进骨干、名师大量涌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凭借卓越的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北师大南山附校在教育领域成绩突出,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高中校多次挂牌全国、省级、市级各类示范校及教育教学项目实验基地校。如今,学校已成为大湾区极具吸引力的优质学校,为南山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京师底蕴薪火传,滋兰树蕙满庭芳。在“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北师大南山附校将继续以涵养“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进步”的共同体为价值追求,在“高质量、有内涵、高品质”的绿色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不断攀登教育的高峰,向着广东名校的目标稳步迈进,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党委书记 翟春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