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校(以下简称“玉带山小学”)历经11年探索,以“儿童友好”理念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理念革新、课程实践与长效保障的全链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五育”并举、家校共育与生活化场景,打造出“紫荆晨礼”“种子课程”等知名德育品牌,相关经验入选国家教育部门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以“三全五融”理念重构育人生态 玉带山小学突破传统心理干预模式,构建“全员·全程·全因素”三维育人框架,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单一学科拓展为系统性生态工程。在“全员”维度,学校建立差异化帮扶机制,开设“特需儿童游戏社团”,通过艺术治疗、同伴互助等策略,2023年助力24名特需学生登上区级舞台自信发声;在“全程”维度,设计“入学典礼”“十岁礼”“紫荆晨礼”“毕业课程”等12个成长节点活动,形成“清晨校门问候—课间心理游戏—课后团体辅导”的全时段浸润链条,让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日常;在“全因素”维度,创新运用生态系统理论,聚焦改善亲子、师生、同伴、家校四大关系,开发“家庭公约”课程化解代际矛盾,创作《凝视》《压力》等家庭行为艺术展。 学校创设“五育润心”融合路径,将心理剧融入德育班会、种植劳动,纳入生命教育、艺术治疗,嫁接美育课程。例如,通过“种子课程”,每年6月向准一年级家庭发放种植包,暑假期间亲子共同培育植物,既衔接幼小心理过渡,又深化生命教育内涵。同时,学校提炼“我有价值、我能决定、我能做到、我不焦虑”四字成长箴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石。 构建“课程—活动—评价”三位一体赋能体系 玉带山小学以“儿童友好”五要素工作法(生活化、间接化、参与感、互动性、获得感)为轴心,构建“基础课程+特色活动+多元评价”立体化育人载体。课程体系方面,低年级设置“身体世界”“伙伴”等生活化课程,在超市测评、轻轨实践中培养社交技能;中高年级开发“情绪管理者”“自信挑战者”等技能课程,2024年新增AI心理测评模块,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活动生态上,连续四年举办“你笑起来真好看”心理健康节,常年辐射国内乃至泰国友好学校;建设“波点艺术空间”,年均收集学生心理绘画、书签等作品超5000件。 评价改革是学校另一亮点。学校在全国率先推行“1+1+1”学业评价体系,一至二年级取消书面考试,在超市、厨房等场景中测评生活技能;三至六年级实施“延迟评价”消除考试焦虑。综合素质“紫荆奖”覆盖全体学生,学期初自主申报“基本素质+特色素养”项目,学期末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家评四维考核,让每个孩子都能认可自己的闪光点。 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心理安全网 玉带山小学构建“教师—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保障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系统性支撑。教师关爱层面,实施“零考核”免检制度,缩减重复评价项目60%;组建“特需学生班主任支持项目组”,累计为87名教师提供心理危机处理培训;联合附近医院和在渝高校建立教师心理援助站,教师焦虑指数下降41%。家校协作层面,首创“紫荆夜校”进社区行动,2025年起每周四晚通过AI模拟亲子冲突场景授课,惠及家长超2800人次;开发“五好家长”评价体系,联合妇联制定六大类28项标准,评选出模范家庭326户。在2025年3月举办的“紫荆夜校”活动中,家长通过亲子互动、专家对话,深度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被权威媒体报道阅读量突破128万。 安全预防机制形成闭环防护。依托“江北心育”平台建立动态档案库,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情绪波动预警,2024年,通过“一生一策”跟踪辅导,98.3%的学生风险等级下降;每班配备男女心理安全员各1名,构建“班级观察—校级介入—社会支持”三级防护网;与附近医院共建绿色通道,年均转介危机个案23例,全部干预成功。 玉带山小学通过理论创新打破学科壁垒,借助课程重构连接真实生活,依托机制变革凝聚育人合力,共同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努力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参考方案。 (邹红 吴绍雄 王勇 刘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