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临沂大学医学院面临的核心课题。临沂大学医学院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依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全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从理念革新到实践探索,全方位构建起一套科学、高效、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多元育人体系 临沂大学医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实际需求为目标,立足自身实际,探索打造“思想引领、学科驱动、平台助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思想引领方面,学院以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抓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突出价值观塑造与理想信念教育。为此,学院带领学生走进红色基地,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在学科驱动方面,学院坚持融合创新,建强育人体系,基于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成立山东省医养健康特色学院,并科学规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集中优势资源开展个性化培养。通过参加本科生基础学科学术创新挑战赛提升学生的技能,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科进阶课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在平台助力方面,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课题、项目、技术攻关等为依托,探索“专业学位+能力拓展”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合力。另外,学院建立分阶段培养项目制管理新模式,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为两年的专业教育阶段和两年的技能提升阶段,专业教育阶段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技能提升阶段注重学生科研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优化招生选拔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招生选拔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开端,学院严格依据选拔条件进行遴选,确定20名学生组成拔尖创新人才班。成功选拔出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后,学院精心采用“联合培养、贯通培养、学科交叉、项目驱动”4种科学有效的模式,持续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联合培养”即学院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产学研实践基地等培养主体协同育人,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丰富的实践机会。“贯通培养”即学院构建“直通式”教育创新平台,将拔尖创新人才班的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阶段贯通,为其深入学术研究提供连贯性支持。“学科交叉”即学院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多变的跨学科研究的能力。“项目驱动”即学院构建校企融合、互动的动态化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切实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全面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聚焦“如何精准衡量并提升医学检验技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一关键议题,学院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为人才培养校准方向,为教学实践的优化提供依据。其中,升学就业指数评价直观反映学院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效果,分析学院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学生理论素养评价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用专业知识阐明复杂医学检验技术问题,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独立思考研究的能力;科教融汇育人能力评价衡量学院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能力,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产教融合育人能力评价检验学院与产业界合作以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成效;学科交叉育人能力评价考察学院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国际化育人能力评价是评估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复合型人才的能力。 构建完善保障机制,夯实人才培养根基 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对于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学院为了确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推进“四大创新”、实施“四大建设”为目标,完善制度保障,搭建一流教学资源平台。 (一)推进“四大创新”,完善制度保障 推进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学院实施完全学分制与选课制,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路径,满足个性化需求。另外,推行导师制,导师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科研经验,为学生量身定制科研计划,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给予专业指导,帮助学生攻克难题。 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学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多层次、多元化为培养目标,致力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课程设置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突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空间,便于其灵活组合课程。 推进教学模式创新。传统的单项式、灌输式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为此,学院采用项目式、专题研讨式和问题探究式等开放式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探索能力。 推进教学评价制度创新。学院改变了单一闭卷的考试形式,采用考试与课程论文、实验报告或社会调查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阐述能力,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二)实施“四大建设”,搭建一流教学资源平台 实施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学院坚持质量并重、引育并举的原则,一方面,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的进修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和科研指导。 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学院将专业优势特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确保学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注重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协同共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学科专业体系。 实施专业课程建设。学院推进“学科—专业—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分析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丰富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 实施实践平台建设。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构建校内实验平台、校外实践基地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三大平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战能力及创新能力“三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的招生选拔、多元的培养模式、全面的质量评价和有力的保障机制协同作用。临沂大学医学院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其他高校和专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推动地方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宋昕玥 时鹏飞 王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