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星期二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四位一体”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四位一体”工作思路为抓手,塑造医学生“医生气质”,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铸医魂:思想引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学院实施以中国精神为统领的“三个一”思想引领工程,构建“感悟式、体验式、情境式”铸魂育人体系,实现“人人读、人人讲、人人看”浸润式教育全覆盖。

  (一)编写一册读本,从字里行间感悟初心使命

  为学习、宣传和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学院组织辅导员围绕精神形成、精神内涵和精神弘扬进行系统阐述,汇总中国精神并结集出版《中国精神学习读本》。通过每周班级例会制度,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中国精神学习读本》作为专题学习教材开展班委领学和学生自学,不断激励学生感悟初心使命。

  (二)组织一次宣讲,从一脉相承中感受时代重任

  一是“领导带头讲”,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学校处级干部联系党支部、班级等工作制度,带头为学生讲党课和思政课。二是“辅导员全员讲”,学院组织辅导员成立中国精神文化宣讲团,依托学校中国精神文化长廊,结合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为学生党员现场讲授中国精神。三是“学生主动讲”,学院依托学校文化艺术节、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开展“我来讲精神”系列活动。学院获评“山东高校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我来讲党课”作品二等奖1项,“医心共济”志愿者协会入选全国大学生沂蒙精神志愿宣讲团。

  (三)成立一个社团,从人物命运中体验责任担当

  学院成立“医知学社”社团,以原创红色话剧展演为载体,通过讲述大时代中普通人的小故事,“以小见大”衬托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鲜活的人物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励学生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迄今为止,社团已完成《信仰之名》《星火初燃,精神永颂》《赤心中华》《东岩纪事》4部话剧,真正实现了思政铸魂育人“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修医德:时间雕琢培养学生高尚品行

  学院坚持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积极探索“文化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修德育人路径,精准化覆盖“入学、在校、毕业”教育全过程。

  (一)融入校园文化,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

  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学院通过举办校史馆参观学习活动,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发展历史、特色校园文化和丰硕办学成果,形成学生对校风校训、学风教风、大学精神等优良传统的第一印象。学院每年组织新生聆听学校1979级校友于金明院士开学第一课,通过优秀校友分享求学亲身经历与奋斗历程,引导学生在入学伊始便坚定求学期间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追求。

  (二)融入人文关怀,上好在校教育每一课

  一是聚焦“平日”,结合“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希望小屋”关爱项目等开展爱心志愿活动。二是聚焦“节日”,在中国医师节组织学生重温医学生誓言,积极献血展现医者仁心和无私奉献精神。三是聚焦“假日”,通过暑期“三下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开展导医导诊、惠民义诊、疾病回访、健康宣教、知识科普等活动。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获评山东省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1人;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获评国家重点服务团队3支、全国优秀团队1支。

  (三)融入主题教育,上好毕业教育第一课

  一是为毕业生党员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勉励党员在思想境界上强化“四识”、在道德修养上做到“六慎”、在实际行动上把好“三关”。二是为全体毕业生开展医德主题教育,宣讲医务人员医德规范,赠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手册。

  精医术:临床淬炼历练学生精益求精

  学院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作为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构建“学校+医院”“课堂+课外”“医院+学院”的专业育人矩阵。

  (一)按下“快进键”,推进“早临床”

  一是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临床医学专业“2.5+2.5”人才培养新模式,缩短学校基础学习时间,增加医院临床学习时间;二是遴选临床医学专业教改试点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教学改革;三是结合寒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联动附属教学医院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开展“早临床”见实习,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契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岗位胜任力导向。

  (二)拉满“进度条”,坚持“多临床”

  在“第一课堂”教学之余,结合教学安排和课程进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优势,每年举办动手操作能力大赛、医患沟通情景剧大赛、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等,通过丰富的临床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操作技巧。学生曾连续三届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二等奖、华东区一等奖;2022年、2024年获山东省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高校团队金奖”和“选手团体特等奖”。

  (三)点击“重播键”,注重“反复临床”

  学院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实施“医学+X”临床实践培养模式,通过开展内镜培训班和病理切片培训班等各类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升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素养,推进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医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2022年临床医学专业和眼视光学专业分别获批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传医道:师资护航传承医者仁心

  学院扎实推进“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深入践行“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理念,构建“教师+导师+大师”的“三师”协同学生服务与支持体系,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坚持课堂主渠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一是举办“教学相长”师生座谈会,学期初反馈上学期考试课程成绩并开展新学期课程学业指导,学期末梳理课程体系并解答课程学习困惑,以此增强师生交流互动,帮助教师明确教学侧重点,学生加深专业知识理解。二是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办学院课程思政案例大赛,编纂覆盖全部课程的课程思政案例集,获得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案例、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多项荣誉。

  (二)实施本科导师制,发挥导师辅导作用

  学院为本科生聘任导师,并由其负责在本科生学习全学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科学研究、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辅导和帮助。本科导师制为导师和学生搭建了沟通桥梁,密切了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举办医知大讲堂,发挥大师引导作用

  学院常态化邀请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为学生开展职业教育讲座,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鼓励学生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学生先进典型。

  (邓爱军 刘刚 高伟 王郭婷)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四位一体”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邓爱军 刘刚 高伟 王郭婷2025-03-25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2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