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星期二
安康学院
学赛融合 创新驱动 深化体育改革

  安康学院作为陕西省属地方高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体育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系统对标《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要求,聚焦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重点任务,践行“以体育人、以体铸魂、以体促智、以体强健”的育人宗旨,学院立足校级课题“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金课’背景下安康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型研究”的实践基础,系统构建了“健康引领、兴趣培养、技能发展‘三位一体’学赛融合 创新驱动”的体育育人体系,形成了“理念引领—路径探索—机制保障—评价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

  需求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构建三维立体培养路径

  构建“需求导向—动态调整—精准服务”的课程供给机制,通过运动偏好动态调研追踪,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将传统体育课程模块从7个基础项目拓展至20余个特色项目课程矩阵。针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特别开设体育保健课,保健课采用“理论授课+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的三维教学模式。在认知维度设置体育保健、运动营养等理论模块;在技能维度引入八段锦,并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在情感维度借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队,实现运动损伤预防与心理韧性培养双管齐下,服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具个性、更多选择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形成“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个性化课程”的立体化课程结构。实施“1+X”技能培养计划,确保每名学生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石,掌握两项及以上运动技能,建立“课堂教学—课外锻炼—竞赛实践”的三维培养路径。课堂教学环节依托科学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的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运动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课外锻炼环节通过“阳光健康跑”等多样化的锻炼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其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竞赛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和竞技的平台,通过参与各类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双主互动创新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提升育人效能

  创新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轮驱动教学模式,以“金课资源+社团实践”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体系为核心载体,通过“问题链牵引—合作式探究—成果可视化”的三阶递进教学法,推动课堂教学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范式转变。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习设计师,采取“精讲多练”“小组协同学习”“朋辈导师”等差异化教学策略,既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又凸显教师的价值引导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此外,实施项目导师制,建立“课程学习、校队训练、社团活动”三维贯通的成长支持平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筑牢理论基础,在校队训练中提升专业技能,于社团活动中锻炼综合素养,形成“技能淬炼—团队锻炼—心理赋能”的多维育人机制。在这一机制下,教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学生的成长也反哺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提升,从而有效促进师生双向赋能与协同发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学赛融合培养机制

  创新赛事学分认证体系

  建立“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管理体系,制定《体育竞赛学分转换认证管理办法》《体育运动会改革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将体育竞赛纳入学分认证体系,实现国家、省级赛事获奖与体育课程学分的等效置换机制,实现竞技成绩向课程学分的科学转化;创新校运会“四位一体”赛事结构——基础田径类模块、体质健康测试类模块、专项技能类模块、趣味团体类模块,积极搭建“月月有赛事、人人可参与”的常态化赛事矩阵。通过赛事平台搭建、训练过程管理和学分激励机制的有效联动,持续激发“比、学、帮、赶、超”的良性竞争体育氛围,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更通过赛事实践促进知识内化、能力提升和品格塑造,达到“以赛促学强技能、以学促练提质量、以练促赛出成果、以赛育人树新风”的良好效果,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构建“三维四元”评价体系

  智能管理提升教学效能

  基于教育评价理论,构建“三维四元”评价体系。其中“三维”指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课外发展性评价三个维度。过程性评价聚焦教学动态,通过课堂参与度、互动频次、学习行为等指标实时记录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与知识内化过程;终结性评价以技能达标为核心,采用分项测试,将身体素质考核、技能训练效果、教学目标达成等纳入量化指标;课外发展性评价,通过“阳光健康跑”等课外实践活动,构建体质健康管理长效机制。“四元”包括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智能技术赋能体系、双轨激励置换机制和生态融合评价机制。多元评价主体融合教师自评、师生互评、督导听课、领导评课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在智能技术赋能方面,依托智能化平台,创新实施“阳光健康跑”智能管理系统,建立“定向越野+趣味打卡+人脸识别”的锻炼模式,实现运动数据实时采集与动态追踪。配套制定《阳光健康跑成绩置换实施细则》,建立“竞技成绩折算+过程性积分”双轨激励置换机制,形成“线上监测+线下实践”“校内平台+校外资源”融合发展的立体化评价网络。通过竞赛置换和智能管理的激励体系,有效破解课外锻炼参与度难题,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多维精准测量与学习效能的显著提升。该体系通过三维维度的横向延展与四元机制的纵向贯通,构建起“结果导向”与“过程育人”相得益彰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新范式,横向维度以多维发展要素为支撑实现空间延展,纵向机制依托递进式成长路径形成持续赋能,二者有机融合,不仅强调目标达成的效率性,更凸显全人培养的过程价值。

  在体育改革的征程中,安康学院始终秉承“健康引领、兴趣培养、技能发展”“三位一体”的理念,以铸魂育人为根本宗旨,砥砺前行。在实施路径上,构建“课程—实践—评价”的完整育人链条;在推进策略上,强化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的协同效应,不断探索体育改革的新路径。未来,安康学院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与体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体育育人共同体”建设机制,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运动数据监测分析、个性训练方案等创新实践,全面推动体育向智能化、精准化、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李靖 吕仙利)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0学赛融合 创新驱动 深化体育改革 李靖 吕仙利2025-03-25 安康学院 2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