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星期五
浙江师范大学
构建特色校友工作模式 助力教育共富

  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教育共富成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浙江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浙师大”)作为浙江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阵地,立足“以教育专业做公益,让教育公益更专业”的理念,构建了“一体四维”校友工作模式。通过整合校友资源、发挥基金会效能,围绕“教育共富”主体,形成“紧缺师资支持、师资队伍提升、图书捐赠导读、生涯规划辅导”的四维行动体系,深度参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和浙江省山区26县教育共富行动,为新时代教育公益事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实践路径

  校友助力教育共富的“四维”行动

  1.紧缺师资支持计划:填补帮扶地区教育人才缺口

  针对西部地区和浙江省山区26县师资紧缺问题,浙师大校友会以教育帮扶为核心,推动校友资源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

  国家层面: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启动。在浙江省首批派往四川省参与帮扶工作的28名校长和82名教师中,12名校长和近半数教师为浙师大校友,帮扶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地方实践:为推进浙江省山区26县教育共富,浙师大出台实施“服务山区县教育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牵头成立山区县教育共富发展联盟和山海高中共富联盟,派出4批次、26名博士教师到地方教育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校友会和基金会全面跟进,成效明显。

  2.师资队伍提升计划:赋能教师可持续发展

  浙师大通过“送教下乡”“云端课堂”和“挂职研修”等方式,构建教师成长长效机制。

  送教与研修:依托校友资源,开展“师资队伍研修计划”,校友专家送教送培,组织西部帮扶县和浙江省山区26县教师赴浙师大培训,覆盖教学管理、学科建设等领域。近3年,浙师大已派3批共49名研究生赴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支教;连续25年薪火相传,累计有333名研究生志愿者先后赴广西龙州支教。

  数字化赋能:校友张璐、丁正中创新“一课双师”云端教学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为凉山州喜德县中学等偏远地区输送优质课程。智慧云公益团队依托“智慧云在线支教平台”,用“在线支教”的方式为西部地区师生带去优质的教育资源,已搭建20余个在线教育实践基地,遍布广西、贵州、青海等12省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社会反响。

  3.图书捐赠导读计划:构建书香校园生态

  浙师大校友会联合基金会发起“丽泽书屋”等项目,累计捐赠7万余册、300余万元的图书及科普器材,直接惠及贵州台江、广西龙州、四川木里和丹巴等地数万名师生。同时,通过图书导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开展读书分享、科普研学、作家与读者面对面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求知热情。

  4.生涯规划辅导计划:点亮学生成长灯塔

  为拓宽山区学生视野,校友会推出“生涯规划辅导计划”,组织校友企业家、教育专家进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并“一对一”帮助学生明晰发展方向。例如,校友祝响响在乡村学校开展“未来职业体验日”活动,累计覆盖万余名学生。

  机制创新

  校友会与基金会协同赋能

  浙师大校友工作以“凝聚人心”与“汇聚资源”双轮驱动,形成“校友会+基金会”的公益生态闭环。

  1.校友会:凝聚人心的情感纽带

  组织建设:建立覆盖全球的校友网络,包括117个地方校友组织和行业校友组织,通过“值年返校”“校友论坛”等活动增强归属感。

  志愿动员:成立“校友志愿服务中心”,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实践队员赴浙江省山区26县送教、挂职和调研,形成《浙江省山区26县基础教育现状报告》。

  2.基金会:资源整合的专业平台

  项目化运作:基金会设立“助力校友支教专项基金”,近5年争取省级公益金等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定向支持教育帮扶。

  社会联动:与慈善总会、教育集团、校友企业等联动,吸引社会捐赠超500万元。例如,古丽中学教育集团捐赠100万元支持校友西部支教。

  模式特色

  教育专业的公益实践

  浙师大校友工作的核心在于将教育专业能力转化为公益效能,形成三大特色。

  1.精准帮扶

  依托师范院校优势,针对受援校需求设计“一校一策”方案,如为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推出送书、送教、生涯辅导“三大行动”,为四川丹巴县高级中学定制包括师资支持、队伍提升、图书导读、生涯辅导的“四大计划”,为浙江峡口小学推出“点亮山娃科技梦”项目。

  2.可持续支持

  通过“爱撒西部教育帮扶路”等众筹项目,引导校友、爱心人士参与捐赠活动,累计募资超百万元,长期助力教育共富。

  3.专业化引领

  联合终身教育学院、共富办公室开展政策研究,发布《服务山区海岛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帮扶模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型。

  成效凸显

  教育共富的浙师大答卷

  目前,浙师大“一体四维”校友工作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

  1.成果斐然

  “时代楷模”、浙师大校友陈立群是银龄支教的践行者,实地走访调研并指导了142个重点帮扶县中学,通过改革管理、培养师资和激发学生斗志,助力帮扶学校快速提升教育质量,为当地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成为全国支教校长的先进典型。在丹巴县高级中学校长、浙师大校友金惠忠的带领下,学校教学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并作为浙江省代表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社会认可

  “高校校友工作助力教育共富的实践研究”获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相关工作在全国高校校友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校友会、教育基金会均获评浙江省5A级社会组织,获评浙江省品牌社会组织,获得浙江省“参与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优秀组织奖”。

  实践表明,高校校友工作可通过专业化、体系化路径,成为教育共富的重要引擎。浙师大以校友工作为纽带,将教育共富从“单向援助”升华为“双向成长”,既助力西部地区与浙江省山区26县教育提质增效,也反哺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结。未来,学校将把这一模式推广至更多领域,为教育共富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周红霞 周文忠)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6构建特色校友工作模式 助力教育共富 周红霞 周文忠2025-03-21 浙江师范大学 2 2025年03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