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德昌学校发轫于1908年南洲厅官立小学堂,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坐落于“革命老区县”南县,依托地域优势,南县德昌学校厚植文化底蕴,努力发展红色教育、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培养了一代代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新时代好少年。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作用,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 固本强基,推动红色资源“活”起来 近年来,南县德昌学校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探索出一条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路径,让红色基因在校园内代代相传。 学校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对校门口的“德昌小学百年序”碑刻、段德昌铜像以及盘龙石刻等珍贵文物,分门别类制定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建设段德昌主题宣传栏、事迹文化墙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为拓展红色教育的实践空间,学校将“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段德昌烈士陵园(包含段德昌生平业绩陈列馆与段德昌烈士纪念碑)”确定为德育基地,并将韶山等湖南省内11处知名革命纪念地纳入学生研学旅行规划路线,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精心组织开发了《红色基因代代传》等校本教材,并推动建设段德昌生平事迹校园陈列室。同时,学校建立了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库,省级课题“红色文化渗透在小学德育的实证研究”也顺利结题,为红色资源的传承与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融会贯通,推动红色教育“动”起来 南县德昌学校党支部牵头,按照学科属性,将教师分为人文、自然科学、体艺三大类,构建了以学科教师为主导、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团队为重点、班主任队伍为主体的全员思政教育工作格局。通过“传承经典,弘扬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学校组织了系列红色教育实践,评选“五星少年”。此外,学校通过组建段德昌烈士纪念碑、厂窖惨案纪念碑等10个宣讲站,培养了一批红色宣讲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红色精神。 在红色教育的推动下,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学校获评“益阳市优秀少先队组织”,鼓号队在县局风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德育实效考核位居全县前列。学校一名学生作为益阳市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多名学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少先队员、益阳市新时代好少年、益阳市红领巾四星章等。同时,多名教师获得湖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益阳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团县委“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等荣誉称号。 南县德昌学校通过推进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让红色基因在校园内代代相传,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立体多元,推动红色活动“热”起来 近年来,南县德昌学校以“立体多元”为理念,打破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前课后的界限,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让红色教育在校园内外全面“热”起来。 在线上,学校深化与媒体合作,加强微信公众号的策划与运营,面向全校学生及家长,每学期开学初建立“七天思政课”体系,通过线上宣传提升红色教育的传播力。在线下,学校成立家长学校,致力于将每个家庭打造成孩子成长的优质“第一课堂”,并通过“传承经典,弘扬红色文化”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段德昌烈士公园、厂窖惨案纪念碑等地,培养了375名小小红色宣讲员。 学校还将红色资源与党建、德育有机结合,常态化开展“九个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连续11年将红色教育融入体育节,以“爱我中华”“铭记先烈 吾辈自强”“锻炼身体 保卫祖国”等为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学校围绕“段德昌”红色品牌,开展系列红色主题阅读活动,连续11年举办5月校园读书节,吸引了湖南省内多地学校前来参访。 在红色教育的推动下,学校德育工作成果丰硕。学校获评益阳市文明校园、益阳市书香校园,还被评为“梦飞翔阅读项目”省级示范学校。学校多名学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少先队员、益阳市新时代好少年,多名教师获评湖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南县德昌学校通过立体多元的红色教育模式,不仅让红色基因在校园内代代相传,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走出了一条红色教育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特色之路。学校被列为中国工农红军湖南南县段德昌红军学校、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湖南省示范家长学校、南县教育系统“党建+”示范校、南县名学校、南县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样板校。未来,学校将继续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创新红色教育方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 (张兰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