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兴技术革命,呈现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市场活力,有助于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建立的学生科技创新组织“郑州大学深蓝科技部”科创平台(以下简称“深蓝平台”),以其特色鲜明的育人模式和显著成效,探索出一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为“以科技创新促进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初心与使命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自2005年成立以来,作为人才培养的特区试验田,深蓝平台始终秉持“自信、笃行、追梦、传承”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营造学生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铸造学生科创报国梦想”为宗旨,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过20年的实践,“深蓝科技部”探索出一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套培育机制,发掘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并以科创项目为抓手,以竞赛为驱动,着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先进文化陶冶,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这一育人模式契合了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为高校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科创育人模式 构建“54321”全方位育人体系 在创新教育中,深蓝平台探索出“校—院—平台—教师—学生”的“五位联合”育人机制,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赛事实践”四个核心维度入手,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推行“创意—创新—创业”三级融合机制,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成长路径和发展平台;建设线上“深蓝云科创共享平台”及线下“深蓝科技部科创平台”双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空间,以及实地操作和成果展示的场所,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党支部建设,深度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和带动,深蓝平台培养了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以上举措,深蓝平台构建了“54321”(五位联合、四维一体、三级融合、双资源共享平台、一条思政主线)全方位育人体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还锤炼了学生品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科创育人路径 体系化孕育、团队化管理、项目化培养、传承化发展 一是体系化孕育——启蒙与保障。体系化孕育是深蓝平台整个教育过程的起点。深蓝平台抓好新生“灌浆期”,涵养专业认同感,建立“选、淘、引、拔”人才培养机制,并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开展“针对性”的科创教育培训活动,制定层次化标准化“赛事周期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展“分层次—系统化”赛事实践;加强激励制度建设,制定落实赛事激励奖励制度和评优评先制度,并设立“深蓝科创基金”和科创奖学金,为学生提供资金保障,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二是团队化管理——协作与融合。团队化管理是深蓝平台建设的重要环节。深蓝平台充分发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育人全过程,通过创新启蒙“导师制”、团队发展“头雁制”、指导教师“团队制”等多元机制驱动,建立多个“师—生一体”的科创团队,协作融合,实现“主体全员参与、过程全时贯穿、资源全方位协同”的协同共治育人合力体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集体意识,发挥团队整体效能。 三是项目化培养——实践与创新。项目化培养是深蓝平台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环节,每个团队的管理建设依靠科创项目的支撑。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主要来源于师生头脑风暴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互联网+”新技术等多种渠道,通过团队智慧的凝练、赛事实践的检验,提升科创项目实力。项目化培养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传承化发展——延续与提升。传承化发展是深蓝平台生机勃勃、不断壮大的精髓。深蓝平台实施“以老带新”朋辈教育模式,建立科技创新带头人机制——“雏鹰计划”,在每个团队中选拔综合素质优、奉献精神强的高年级学生作为科创带头人,向低年级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与知识技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以老带新”的朋辈教育模式,届届传承,深蓝平台实现持续创新和壮大,形成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色品牌。 育人成效 硕果累累,人才辈出 经过20年的发展,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2年至今,连续13年14人次获得国家“宝钢优秀学生奖”,其中近10年8次获得“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院培养了一批领军型拔尖创新人才,他们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大国工匠、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同时,一批学生投身社会,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崭露头角。 近年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平均每年获得省级及以上科创及学科竞赛奖励200多项,一批优秀学子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深造。“深蓝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获得共青团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项目获评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六届“大美学工”评选“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品牌”等。 新时代新征程,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探索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自身优势,构建集创新教学、科研实践、项目孵化、创业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学生创新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探索新路径。 (高建设 陈继超 崔超 张珂 杜社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