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星期二
数启新知 智绘未来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教材业务探索与实践

  一、推进数字教材建设,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教材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教材数字化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创新教材呈现方式,加快以数字教材为引领的新形态教材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2023年11月1日,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创新发展联盟创立。该联盟由高等教育教材出版机构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自愿组织而成。联盟的宗旨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材建设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形态教材建设,构建灵活开放的数字教材建设、出版、运营、服务机制,研制相关标准并在实践中应用,促进国内、国际行业交流,推动数字教材创新发展,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数字教材走在世界前列。2024年6月1日,联盟主办的“2024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创新发展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举行了数字教材系列标准(讨论稿)发布仪式和2024年数字教材典型案例遴选入选案例证书颁发仪式。国家教育部门领导在会议中指出:“联盟的成立是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材建设深度融合的关键一招,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超前布局。”

  2024年8月19日,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教育部门领导以及来自海内外教育部门、高等院校和出版单位等的200余位代表出席,共同探讨了数字技术助力教材规划与管理、新型教材未来发展方向、数字教材建设路径与技术方案、数字教材应用场景、数字教材标准与评价、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等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党委书记、社长刘超在致辞中表示:“在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教社长期致力于数字教材的创新发展,以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为目标,以推动教育出版范式变革为主线,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为驱动,将不断加强与国内外教育界、出版界同仁的多维度合作,共同推动数字教材的生态机制建设,共同为教育的普惠发展、智慧创新献计献策。”

  2024年12月12日至13日,“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会议以“智能时代下的未来高等教育重构”为主题,来自全球28个国家,135所高校、在线教育平台、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的340名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探讨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方向。高教社实验空间团队组织中国、英国、奥地利等国的知名高校和科技企业,在会上发布了“人工智能驱动下的计算生物教学”智慧教育典型应用场景,获得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与认可。该应用场景组织了跨学科、跨学校、跨平台、跨媒体的教学资源,叠加应用通用大模型、垂直领域AI、虚拟现实、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展示了一个面向未来、更加智能、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构建了“师—生—机”三元教学新场景,勾勒出智慧课堂蓝图,有力支撑和诠释了大会提出的“智慧教育元年”概念。

  二、数字教材建设是高教社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教材是人才培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数字化程度直接关系着教育数字化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作为教育出版的国家队,高教社敏锐洞察时代脉搏,紧握时代赋予的契机,将数字教材建设作为业务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从发展理念、组织体系、技术支撑等维度为数字教材跨越式发展蓄势筑基,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筑牢战略基石——以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为目标,将数字教材建设作为高教社业务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规模化打造数字教材和智慧教材,加快构建内容领先、技术先进、服务多元、保障有力的教材出版、知识服务和数据服务综合体,持续助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二是重构组织体系——以推动教育出版范式变革为主线,重塑数字业务板块,构建适应数字教材选题研发、编辑出版、传播推广、运行服务的组织体系、业务流程和人才队伍,持续开展各层次人工智能、数字出版等培训,提升全社员工数字素养和数字能力,为数字教材的快速发展提供稳固支撑。

  三是激活技术引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为驱动,发力数字教材建设新赛道,加速推进教育领域垂直大模型研发攻关,打造智能创编作者助手、智能审校编辑助手、智慧教学教师助手、智能学伴学习助手等智能体,构建智能高效、多元融合的数字教材生态系统。

  数字教材的发展任重道远,高教社今后将进一步积极构建灵活、开放的数字教材建设、出版、运营、服务机制,整合发挥建设运维的智慧高教、智慧职教、实验空间、虚拟教研室等国家教育数字化平台,打通资源应用、数据共享的“高速公路”,形成从数字教材出版上线到与各类教学平台无缝接入的完整解决方案,建立全面的数字教材生态体系,持续助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三、开发数字教材生态系统“云创”平台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新形态教材须为具有书号的正式出版物,教材所有数字资源按教材和出版规范编修、审核与管理。数字资源和工具须部署在出版单位自主可控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平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备案,并确保数字资源安全。”面对大力发展数字教材的时代机遇,高教社与教育界、科技界、出版界紧密携手,建成了数字教材创作编辑、在线审核、上线发布和用户应用完整闭环的数字教材生态系统“云创”平台。从“创、编、用、管”四个方面对数字教材进行了积极探索。

  创,实现教材建设融合化创新

  “云创”平台支持多元化富媒体资源插入,动画、音视频、H5、虚拟仿真等资源都可以包括在数字教材中。作者在表达一些知识点时,可以有更丰富的选择。读者在使用数字教材时,也能有更加直观、生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此外,“云创”平台为作者创作提供基于AI的智能化辅助功能,例如智能问答、智能目录和智能作图等,帮助作者更高效、更科学地进行教材内容建设。

  编,提升编辑出版信息化水平

  “云创”平台通过在线协同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纸质出版完全依赖纸质稿件流转的线性过程。数字教材能够将各工序前后连接,实现作者、编辑、排版、校对等人员的协同工作,将工作流程从线性转变为并行。此外,“云创”平台具有智能审校功能,能够自动检查所有内容的字词、符号、文章逻辑、科学知识以及格式等问题,可以显著提升编辑出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用,推动学习范式智能化变革

  “云创”平台的数字教材支持学习场景的多样化,支持多终端显示,无论是电脑端、平板端还是手机端,都能满足多样化的学习场景:在课堂学习中,与高校智慧教室、数字化教学系统有机结合,有效支持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多场景学习需要;在实验实训学习中,通过集成在数字教材中的实验项目、实训环境,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紧密衔接,促进学练一体;在自主学习中,根据个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习惯,提供多样化交互式学习工具,实时记录学习进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以上真实教学需求、学习场景,利用学科垂直大模型,生成教学智能体、学习智能体,打造教材应用新体验。

  管,促进教材管理数据化升级

  通过数字教材平台,学校管理者可以直接掌握本校数字教材的建设进度以及每一本教材的详细数据;任课教师可以看到每名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如阅读时间、课后习题分数等,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教材作者可以掌握教材的使用情况,及时获取用户的反馈信息。

  四、人工智能赋能,打造集成化教育新生态

  近年来,数字教材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仍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教社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和技术企业的战略合作,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数字教材领域的创新发展,开发更多高质量、前瞻性的数字教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未来教育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多平台集成化

  高教社将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集成化生态体系。数字教材平台“云创”已经打通和社内相关数字平台的连接通道,既能够方便地调用平台上的资源,同时也能将数字教材内容推送到平台,支持课堂教学及混合式教学,实现双向融通。

  人工智能赋能

  高教社正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教材的体系建设。开发具有高度专业化和精准化的学科大模型,在满足教育领域特定需求的基础上,为通用大模型提供高质量的知识和数据支持;建设教材智能体平台,聚焦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打造教材智能体,辅助教师的创作和学生的学习。以丰富的学科大模型和教材智能体,共同构建数字教材的智能化基座。

  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中,高教社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未来,高教社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恪守教育初心,依托科研创新,加强数字教材建设研究,将数字教材建设、应用服务推深做实;放眼国际,积极助推数字教材“走出去”,以提升我国教育资源的国际影响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行动,书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范丽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4数启新知 智绘未来 范丽娜2025-02-25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教材业务探索与实践 2 2025年02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