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全球经济格局,经济学作为洞悉经济运行规律、服务社会发展的学科正面临深刻变革。推动经济学的自我革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方兴未艾,为突破传统教学时空局限、延展学科知识领域、开展全过程教学评估提供了新机遇,为数智化时代经济学人才培养开辟了新方向。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聚焦经济学类课程体系改革,多措并举,走出一条教育改革新路,培养出一大批复合型经济金融专业人才。 数智交融 探索新思路 经典经济学学科因其规范化、专业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在知识传授方面卓有成效,学科边界也相对清晰固定。经济与金融学院认为,推进高校经济学课程体系改革,一是要注重新技术课程的引入,做好系统设计工作;二是要增设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应用场景,构建深度融合的学科交叉课程体系。 在数智化背景下,经济与金融学院的课程体系改革以“经工交叉”为核心,秉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打破学科壁垒,深度融合经济学与理工学科资源,提供交叉学科学习平台,探索数智化时代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思路。一方面,经济与金融学院以经济理论与应用为基础,完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学科的交叉课程建设规划任务,培养学生利用新技术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经济与金融学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涵盖新经济、新业态的课程,推动课程体系步入改革创新和复合发展的新路径。 “经工交叉” 构建新体系 经济与金融学院以模块化形式构建“经工交叉”融合课程,具体包括数据科学、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理论、数字商务以及数字营销,学生可在每个模块下选修相关课程,确保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复合性和专业性。 筑牢数据理论基础,渐进式培养人才。为筑牢学生在数智领域的理论基础,数据科学类课程采用循序渐进方式进行教学。数据科学类课程涵盖经济大数据的产生原理、应用场景、处理流程、方法技术等内容,包括“经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基础”“金融大数据分析及Python应用”“大数据税收管理”和“财务管理数字化基础”等课程。 立足金融行业特色,培育应用型人才。为培育新金融应用型创新人才,经济与金融学院立足金融学科特色,开设一系列金融科技类专业课程,融合金融学与新技术,注重教学过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复合型培养。金融科技类专业课程涵盖数字金融基础理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区块链技术应用管理等内容,包括“数字金融”“数字银行概论”“区块链金融管理”和“数字货币与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 强化专业理论学习,培育数字经济素养。为助力学生掌握数字前沿理论知识,增强专业储备和理解能力,提升数字经济素养,经济与金融学院开设数字经济理论课程。数字经济理论课程涵盖数字理论、数据资产入表以及数据要素等内容,包括“数字经济学”“平台经济学”“数字治理”和“数字安全”等课程。 加强数字理论教育,培育营销新思维。为适应传统商业模式变革,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商贸的基本理论和运营模式,经济与金融学院开设数字营销商务类课程。数字营销商务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字经济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商务策划和营销实践能力,包括“数字政务”“数字商务系统分析”“数字贸易概论”和“数字化营销”等课程。 校企共建 融入新资源 近年来,经济与金融学院积极推动校企共建,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育人模式。打造校企合作品牌课程,通过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合作,打造“订单式课程体系”,联合开发“证券前沿与实务”“期货及衍生品投研实务”等5门校企合作课程。课程以企业冠名,采用“双师授课制”,由高校和业界专家分别讲授理论与实务应用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此外,经济与金融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设立“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培育理论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校企共建打通了学生与业界学习交流的渠道,补充了教学实践资源,有助于强化“问题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为高校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课程体系改革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学科交叉深度融合,加强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提供组织机制、经费和政策等多重保障,确保了教学改革顺利推进,有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未来,学院将秉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继续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构建经济学类课程新体系,融入校企共建新资源,致力于培育顺应数智时代潮流的一流经济金融专业人才。 (本文系教育部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科与工科交叉融合目标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140122]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数智化背景下财经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2023]阶段性成果) (赵春艳 王乐 曹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