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内蒙古建筑学院,是边疆地区较早开展建筑教育的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于2009年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2013年获批教育部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2017年代表国家接受“堪培拉协议”组织的国际观察,2019年获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以“优秀”等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复评。自办学以来,建筑学专业始终将本科教学作为专业基本立足点,持续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 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突破教学改革瓶颈 内蒙古工业大学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办学条件及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对原有校办工厂的遗存建筑进行改造,于2008年建成了国内具有知名度的建筑学专业教学场馆,其设计理念涉及建筑空间、环境营造、材料表达、绿色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建筑学专业以此为教学实施场景,设定课程任务,使其与学生所处教学环境和学生身体、感受、经验高度关联,引导学生全面调动自身感官,在真实体验中自主学习、思考建筑空间建构原理与方法。同时,建筑学专业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努力突破瓶颈,摆脱课堂空间的束缚,将建筑馆空间环境作为教学载体开展教学,采用观察体验、阐释讲解、问答交流等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初学者空间环境认知表面化的问题,建筑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体会学习,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建筑认知实践场景,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课程体系创新 构建“一轴两翼双带”建筑学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一轴”是指以“建筑初步”与“建筑建造”两门课程为核心,凸显建筑设计课的“主轴”地位;“两翼”是指建筑技术类课程“建筑制图”和建筑认知类课程“建筑概论”横向辅助,加强与设计“主轴”之间的联系,形成紧密结合的理论体系;“双带”是指“建筑初步”课程的专业设计表达和“建筑建造”课程的技术建造相互渗透,纵向强化专业认知与实践技能。“项目式训练”实践体系则以建筑设计课为依托,创设课内外相互结合的项目学习链条,进阶式强化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该课程体系以“设计—建造”创新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代替知识传授与技能练习的传统模式,为后续“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奠定坚实基础,是专业课程体系中开启专业认知、掌握基本知识、提升设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培养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夯实课程体系基础 注重教学实施效果 建筑学专业认为,强化设计“主轴”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并对这一核心能力作更为“广义”的解读:以卓越工程师教育通用标准,融合建筑学专业当下沿用的面向培养注册建筑师的“国际化”评估标准,在深入剖析培养规律的基础上,转化为体现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专门化标准,即培养具有开放的知识结构、自适应的学习研究能力、持续的设计创新能力、扎实的工程执业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新时代复合型专业工程人才。 联系支撑“两翼”,“建筑概论”课程和“建筑制图”课程分别代表知识类与技术类辅助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加强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训练,让他们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在基础教学阶段完成对学生专业入门的引导任务。建筑学专业将此类课程与设计“主轴”建立紧密关联,使学生理解各门课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形成系统性学习观念。 提升能力“双带”,“建筑初步”课程和“建筑建造”课程分别代表设计表达与设计建造这两条围绕“主轴”的“双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相互支撑、有效互补。“建筑初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表达能力,“建筑建造”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建造意识和操作实践能力。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自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学在实践中持续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近5年,承担内蒙古自治区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和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及“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5项,牵头组织“西部地区建筑院校基础教学虚拟教研室”,完成各级教学改革任务10余项。2022年,建筑学专业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4年,“建筑初步”课程获批内蒙古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任课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优秀教学质量奖、“中衡设计资教奖”等多项荣誉表彰。同时,人才培养质量也稳步提升。近年来,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国内、国际多个专业设计竞赛中荣获奖项,赢得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建筑学专业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ZD2022015]阶段性成果) (高旭 许国强 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