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要依靠改革创新。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52年,有着7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学校始终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秉承“以民族兴盛为己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校训,形成了“团结笃学、求实进取”的校风和“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教风以及“诚实善学、自主创新”的学风。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顺应新形势,启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要求,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生创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 加强顶层设计 有序推进 学校以《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情况,逐步探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生创课堂”教学模式。“生创课堂”即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教学生态,将课堂教学分为“发问自创、疑问共创、解问模创、延问再创”四个环节,让每名学生都能站在“课堂的中央、学习的中央”,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知识生成的满足感和合作学习的幸福感,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涵养核心素养。 与“生创课堂”同步推进的还有班级部组制建设。学校按照“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实现扁平化的“一班两团·部委小组”结构,以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站在“班级的中央”,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为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学校成立“课改班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教师发展处、政教处、各年级共同参与,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明确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步骤,提供长期的战略指导。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完善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的设施和资源,增加各类活动用室,满足学生科学探究实验和课外阅读的需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室内均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白板等,为“生创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强化过程管理 抓实抓细 学校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阶段以学科备课组为主,分批指导培养学科内“种子教师”,实行“先行种子教师指导后批种子教师”的方式,逐步辐射带动整个学科教师;第二阶段以教育团队为主,即将两个班级作为一个教育团队,确立“两个教育团队为先行课改班改一体化模式”,分三批指导、培养九大学科的“种子教师”,逐步辐射带动同学科教师及教育团队的所有教师,达到两大教育团队四个班级的课改班改全面推行,最后在年级和学校全面铺开。 学校聘请“课改班改”专家团队,每月入校指导。专家对团队“种子教师”进行磨课指导,采取“三磨四上一展示”的做法。集中指导结束后,“种子教师”每周要上展示课。分批分期对前期“种子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打造示范引领课程,巩固培训成果。 此外,学校还开展“生创课堂”主题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包括导学案、课件、探究问题库、教学案例集等,选拔骨干教师执教“生创课堂”示范课,课后组织专题研讨,学习教学模式流程,推动将学习效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培训和研讨会,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兼容并包,将外地外校先进经验吸纳到学校课改班改中。 创新评价方式 持续改进 学校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优化“生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满意度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在“生创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向积极参与“生创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师倾斜,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鼓励他们持续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积极引入外部评价机制,邀请校外专家担任评委对学校进行评价和指导,这样学校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方式。 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使深度教研成为可能,让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这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和亮点,还塑造了品牌,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未来,学校将继续保持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社会声誉,向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山东省一流特色高中的目标阔步前进。 (王安伟 葛安华 周鲁平 郑德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