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作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基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积极探索课改之路。多年来,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高培臣科研团队积极响应《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的指示要求,针对跨学科学习拼盘化、研究性学习高开低走、博物馆资源育人受空间限制等问题,历经10多年研究与实践,在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导下,创建了“语文跨学科学习博物馆课程七步四课新模式”,并在省内外进行课程推广。 多年探索,构建跨学科学习新模式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博物馆”课程的开发走过10多年历程。 2014年到2018年是探索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基于语文学科素养,与深圳博物馆合作,开发讲解员培训课程。 2019年到2021年是深入研究和课程实践阶段。通过广东省“铸魂工程”专项课题“馆校合作,开发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多门语文跨学科学习“博物馆”课程。 2022年到2024年是课程模式化并进行推广的阶段。2022年,将“博物馆”课程拓展到多学科。2023年,依托“商声振金石”特展做了7节示范课,到粤西北地区作课程推广。2023年12月,省级课题结题并获评优秀等次。2024年学校主要的工作是编写研学手册和教材,并向全国推广。同年,分别到韶山市实验中学、常州市第一中学、潍坊中学、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作经验介绍和课程推广。编写“深圳博物馆青铜器研学手册”丛书,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全阶段。 10多年探索,学校创建了跨学科学习新模式。新模式基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以语文学科为本位,融合历史、艺术、信息等学科知识,开发语文跨学科学习“博物馆”课程,创建“语文跨学科学习博物馆课程七步四课新模式”,提高学生多学科核心素养。 “七步”是指“筛选主题—匹配资源—深入学习—课程示范—切分课题—分组研究—成果总结”。在此基础上,融合各学科知识,推出四个层次的语文跨学科学习“博物馆”课程,分别是文博导学课、文史探源课、文化鉴赏课、专题研习课。“四课”是从认识到探源,从鉴赏到研究,从听学到讲学,从赏学到研学,带领学生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地学习。 文博导学课:旨在通过讲解展览,融合文史、艺术等学科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文史探源课:旨在探寻文物背后的“前世今生”,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刻苦探究的精神。 文化鉴赏课:引导学生领悟展品蕴含的文化内涵、精神特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专题研习课:旨在让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积累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做一名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时代青年。 不断实践,开发博物馆育人新课程 10多年来,学校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博物馆育人课程,包括广东省精品课、深圳市继续教育课、校本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特岗博雅课”等。其中,“词语的积累——器物名称词语家族的积累及文化探微”获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典册耀中华”“商声振金石”两门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深受教师青睐,超千名教师选课学习。此外,还开设了“青铜器的纹饰鉴赏”“商承祚展品中甲骨文轴鉴赏”等数十门校本课程,“商声振金石之甲骨文”“商承祚展品中汉字源流”两门课程通过深圳市教育部门视频号向全市直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学校与深圳博物馆长期合作,培养了一大批身体力行服务市民的学生讲解员。 数字赋能,探索场馆育人新技术 为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沉浸式学习的需求,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高培臣科研团队借助数字与人工智能赋能,开发出云端博物馆鉴赏课,突破了上“博物馆”课程必须到现场的空间限制。该团队利用各大博物馆云端精品展资源开发云博物馆课程,在有网络的教室里就能开展鉴赏活动,让学生不出教室也能欣赏到精美展品。未来,利用VR技术可实现虚拟现场效果,使学生在教室里就能体验虚拟真实场景的沉浸式学习。同时,团队还在研发课程过程中录制虚拟人讲解青铜器的内容,并在视频号共享,为市民服务。2024年,高培臣科研团队被评为广东省智慧教育名师团。 勇于创新,形成百花齐放新局面 实现课程模式的创新和教与学方式的创新。“博物馆七步四课新模式”将研究性学习以跨学科学习“博物馆”课程的方式开展,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上课下、教材内外,全方位、多角度、立体高效地开设“博物馆”课程。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实现“云游展厅”,打破空间限制。 学校研究成果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一是教师全面发展。撰写专著《跨学科背景下,博物馆课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辑案例专辑《语文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博物馆课研究》,编写校本教材《商声振金石之甲骨文》,撰写论文13篇,主持6项省市区级课题,开设市级继续教育课程两门,开发市级以上公开课23节,承办市级以上讲座16次,开设校本课程16门,并获深圳市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是学生学有所成。学生开设子课题56个,撰写小论文607篇,创作书法篆刻作品45幅,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70多篇,100多人次获得各类作文大赛一、二、三等奖。 2023年6月,学校承办“南方教研大讲堂”,向广东省推广研究成果,点击量超过100万次。学校团队相继到山东潍坊、江苏常州、湖南韶山等地作经验介绍和课程推广。多门课程在深圳市教育部门等视频号上直播,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语文跨学科学习博物馆课程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DJY-2024-A-b139]阶段性成果) (高培臣)
|